濟陽積極推廣小麥新播種技術 2000畝小麥減少用種40000余斤
作者:王闖
□通訊員 張遠輝 記者 王闖
今年濟陽縣秋種工作接近尾聲。記者在濟陽縣農業局農技站了解到,秋種期間,該縣在8個鄉鎮安排精量化播種樣板田9處,建設小麥精量化播種節本增效示范工程試驗田2處,大力推廣小麥精量化播種技術,平均每畝播種12.5公斤,所涉及的2000多畝地塊,與常規播種用量相比,減少用種40000余斤,節本增效明顯。
采用寬幅精播,麥苗長勢喜人
10月7日上午,記者在孫耿鎮西肖村位于104國道西側的麥田里看到,小麥“寬幅精播”和常規播種麥田形成了鮮明對比。行距大約15厘米,垅間距30厘米,麥苗長得稀疏不勻,有的擠成一堆,有的斷了垅;而采取寬幅精播的麥田里,小麥行距全部為30厘米,麥苗長得又壯又綠,單幅出苗寬而且均勻,沒有缺苗斷垅現象。很多人圍著出苗的地塊,贊嘆不已。“剛開始推廣這個項目的時候,大家并不認可,都有顧慮。以前我們這里一畝地播種量怎么也下不來40斤,而現在才20來斤,出來的麥苗能行嗎?為了讓大家伙徹底心服口服,我們提前在這塊地里搞了試驗,再加上農業局的專家親自到地頭進行宣傳指導,現在群眾都踴躍報名,積極性非常高,樣板田面積已經遠遠超過了原計劃的200畝。”西肖村支部書記肖建川說。
正在自家地塊進行播種的劉光輝說:“以前我們受‘有錢買種、無錢買苗’的傳統觀念影響,不聽專家的勸說,而盲目加大播種量。去年平均每畝用種達到了46斤,本以為能取得高產,可沒想到今年5月份的一場大雨,讓我的小麥全都倒在了地上,白白搭上種子不說,產量還大大下降,種地不講科學不行。”認識到這一點以后,在今年縣農業局推廣的小麥精量化播種節本增效示范工程的帶動下,劉光輝接受專家建議,自家11畝麥田,全部采用精量化播種技術,總共用種量不到230斤。
“少播十斤籽,多打半袋糧”
說起小麥實行寬幅精播的好處,縣農業局農技站站長許增海說:“實行精量化播種,能夠有效避免因種植過密所引起的倒伏現象,同時能夠促進小麥有效分蘗,增加透光性和透氣性,減少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從而達到提高小麥產量的目的。”
在一張分發給群眾的小麥精播技術宣傳材料上,記者看到,上面詳細地列舉了該項技術的五個優勢特點。一是節約良種,和習慣播種小麥相比每畝節省良種5公斤以上。二是小麥個體發育健壯,根系發達,能夠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強小麥抗病、抗凍、抗倒伏性。三是可使小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氮利用率23.9%,磷利用率16.2%。四是精量化播種的小麥透光透氣性好,苗齊苗壯,單株優勢大,分蘗多,成穗率高,千粒重高,增產幅度在5%以上,畝產500公斤的麥田可增產25-30公斤。五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同時也為田間管理、機械化收割等環節創造了良好條件。
許增海說,目前該縣推廣小麥精量化播種技術還處于起始階段,計劃利用3-5年時間,力爭在全縣實現“雙五”目標,即平均每畝節約用種5公斤,每畝單產水平提高5%。目標實現后,全縣可增產節約糧食6000萬斤。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按照現在的價格,少用十斤麥種就節約開支30塊錢,增收5%的小麥大約是70多塊,這一反一正每畝地就可以增收節支100多塊,真是‘少播十斤籽,多打半袋糧’,有這么好的現實例子,我們的目標不難實現。”許增海信心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