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新聞網報道, 編者按:對于農民來說,一年的收成直接影響到一家人的生計,日前,埇橋區蘆嶺鎮花莊村的農民就遇到了狀況,他們種植了近600畝的品種為“正大12”的玉米,但到了快要收獲的季節才發現,粗大的玉米棒子上幾乎沒有玉米粒。幾近絕收還搭進了種子款,村民們自發組織多次找到經銷商理論,但20多天過去了,對方依然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答復。
9月5日上午,記者跟隨花莊村的20多位村民一起來到宿州光彩城大市場“正大12”的皖北經銷處,村民們拉起了“還我玉米,還我血汗錢,正大12不結穗”的橫幅,并拿來了同一塊地不同玉米種的對比樣品。記者發現,正大12的玉米桿子非常粗,棒子也非常大,隨手播開一個玉米棒,只見玉米粒非常稀疏,仔細數了數,一個棒子上只有18粒玉米。記者連續剝了幾個同品種的玉米棒,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有的棒子里甚至沒有玉米粒,而同一塊地不同的玉米種結出來的玉米,則顆粒飽滿。
正在大家對此事熱議的同時,靈璧縣婁莊鎮、黃灣鎮、韋集鎮的幾個村民也拉著橫幅來到總經銷處,同樣反映了“正大12”玉米不長米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婁莊鎮種植近500畝,黃灣鎮近500畝,韋集鎮也有近400畝。村民反映:相鄰地塊同天耕種但收成大不同
蘆嶺鎮花莊村的時美女士告訴記者,“正大12”的玉米種每斤14元多,今年她家一共種了28畝這個品種的玉米。近段時間,有的村民想提前嘗鮮,便到自家地里掰玉米,掰一個發現是空穗,再掰一個又是空穗,這件事在村里傳了開來,家家都到地里去查看,結果,只有“正大12”的玉米穗才有這樣的現象。
“一問經銷商,他就說有氣候的原因、土壤的原因,可我家相鄰的地塊,同一天耕種,同一個機子播種,只是玉米種不一樣,為什么別人的玉米生長就正常呢”。時女士滿腔怒火向記者說到:“‘正大12’的廣告語是:大災之年不減產,‘正大12’真保險。現在又說受天氣影響,實在可笑。”
對于村民們反應的問題,經銷商表示讓村民再等等,生產廠家“襄樊正大農業開發公司”已經先后3次派出工作人員,到各地的田間地頭拍照取樣,只是一直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
記者在瀏覽“中國種業商務網”時發現了一條標題為“安徽省第二批擬停止推廣農作物品種”的公示,信息是2012年8月9日,由安徽省種子管理總站發出來的,內容為:“根據省農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農作物品種管理工作的通知》(皖農種〔2012〕84號)要求,經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四屆十次會議審議,擬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六種主要農作物共236個品種停止推廣,現予公示。”在公示玉米農作物的第13項就是“正大12號”,選育單位為“襄樊正大農業開發公司”。
“省種子管理總站既然在去年就擬定了對‘正大12’品種停止推廣的通知,為何今年還會有這么大批的農民種植此品種呢?”村民們紛紛表示,一定要討個說法。 (記者趙靜)
(原標題:千余畝玉米幾近絕收 這個種子咋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