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 式財管
曾擔任過華夏銀行行長的吳世強接管種企只相信數字和流程,他身上的淡藍色工作服右側口袋印有“瑞特種子”LOGO,散發著一股濃厚的標準化氣息。
2008年,廣西瑞特決定將公司40%利潤投(tou)入科(ke)研;2009年,公(gong)(gong)司與(yu)袁(yuan)隆平團隊正式(shi)合作;2012 年,打造現代化(hua)種(zhong)子(zi)加工中(zhong)心。吳世強認(ren)為,大手(shou)筆(bi)投(tou)入育種(zhong)核心設(she)施和不(bu)斷升級公(gong)(gong)司硬件的目的是讓公(gong)(gong)司走得(de)更(geng)遠。“不(bu)能(neng)(neng)像小作坊一樣(yang)運作,每一步(bu)都必須(xu)是大跨步(bu),站在高起點上,才能(neng)(neng)更(geng)勝一籌(chou)。”
為高效利(li)用資(zi)金,對(dui)數字十分敏感的吳世強充分評(ping)估每一次資(zi)金投入(ru),“我們按照IPO標(biao)準來設置部門和建(jian)立規章制度,尤其是在賬(zhang)務(wu)上面,數據(ju)真(zhen)實(shi)且透(tou)明,而且拒絕兩(liang)頭賬(zhang)。”
吳(wu)世強始終記得做強做精的(de)目標,擁(yong)有獨立(li)的(de)育種(zhong)、生產(chan)、加工、包(bao)裝鏈(lian)條,可以(yi)保質量(liang)和嚴控(kong)成本,再加上科研給(gei)產(chan)品帶(dai)來的(de)附(fu)加值(zhi),符(fu)合(he)現代企業的(de)產(chan)品收益組成,這就是他的(de)種(zhong)子(zi)生意經。
從平臺多贏到區域多贏
吳世(shi)強(qiang)回憶,從(cong)2008年至今,他和(he)企(qi)業幾(ji)大股東(dong)曾經(jing)歷了“中國合(he)伙人”式的(de)考驗和(he)磨(mo)練(lian),是“多贏”的(de)企(qi)業價值觀讓他們(men)最終走到今天。他打算,將(jiang)這個(ge)根植企(qi)業的(de)理念發揚光大。
院(yuan)士工作站的(de)成功建立(li)是廣西瑞特提(ti)升企業(ye)科研實(shi)力的(de)第一步,吳世強說,“應讓院(yuan)士的(de)光環(huan)普(pu)照大家(jia)。”
眾所周知,廣西的野生稻種質資源和栽培稻種資源數量居全國第一位,但廣西基礎研究嚴重缺乏,亟需一個公認的高科技平臺對此進行開發。
吳世強打算建立院士培訓系統,讓同行的企業共同接受院士指導,實現平臺多贏;再利用院士工作站平臺匯集業內高級人才和(he)系統,對廣西區內優勢資源進(jin)行研究,讓整個區域(yu)實現(xian)多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