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導 語 |
|
一年一度的“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如期拉開帷幕,適逢十周年。十年一夢,承載著糧食夢、種業夢;崢嶸十年,“看禾選種”已成長為行業品牌盛會,累計展示超過5000個品種,助推廣西種業轉型升級,促進廣西農業效益提升。 今天,“看禾(he)選種,助農增(zeng)收”活(huo)動站在新的起(qi)點上,面對新形勢(shi),正(zheng)肩負起(qi)更大(da)的擔當。國(guo)務院將種業(ye)提到(dao)國(guo)家(jia)戰略的高(gao)度,跨國(guo)企(qi)業(ye)完(wan)成布陣正(zheng)在改變(bian)種業(ye)生(sheng)存環境,國(guo)內種子企(qi)業(ye)如何(he)提升研發實力,如何(he)走出廣西,走向(xiang)世界(jie),如何(he)讓(rang)廣大(da)農戶用上前沿優良品(pin)種,這個平臺還(huan)有(you)未(wei)完(wan)成的使命。 廣西種子管理(li)局(ju)與南方農(nong)村報、農(nong)財寶典聯合(he)策(ce)劃“看禾選種,助農(nong)增收(shou)”十周年專題報道,梳理(li)十年活動,全景式展(zhan)示廣西種業跨越式發展(zhan)的歷程。 |
| 十年搭臺 |
|
廣西種(zhong)子(zi)管理局(ju)局(ju)長李華勝自2006 年全(quan)(quan)面(mian)主持工作以來,本著(zhu)為農(nong)民、科研單位、企業(ye)服(fu)務的(de)精(jing)神,帶領全(quan)(quan)局(ju)上下著(zhu)力打造“看禾選種(zhong)”活動品牌,其(qi)展示規模(mo)、模(mo)式(shi)、影響力都實現了(le)跨(kua)越式(shi)發展。 |
| 十年看禾 |
| 2013 年,“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迎來十周年。回首十年,它由一個創意成長為大型活動品牌,承載著各方參與者的艱辛付出; 回望十年光景,我國種業正經歷翻天覆地變化, 國有體制改革、生產經營門檻提高、育繁推一體化種企蓄勢待發。 | 企業收獲 | |||
| 借力盛會 提升公司形象 | ||||
| “看禾選種”助我從打工仔變老板 | ||||
| 開拓眼界 尋求合作 | ||||
廣西種業在提速種業是農業的重要基礎,是根基、命脈。廣西地處我國西南部,是農業大省。但廣西種業在全國來看還相對弱小,目前沒有一家農業部發證的“育繁推一體化”骨干種子企業。然而,憑借著其他省份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廣西種業經過十年的蓄力發展,現在正走上了提速發展的快車道。 |
經銷(xiao)商體會 | |||
| 引進良種 增加收益 | ||||
| 帶零售商前去幫忙選種 | ||||
| 了解最新信息 爭取做區域代理 | ||||
廣西玉米變遷 復雜氣候引多品種同臺競技玉米是廣西第二大糧食作物,2012年播種面積達961.24萬畝。目前主要種植區域在廣西的中、西、北部地區,如百色、河池、南寧等地。雖然近年玉米種植面積略有提升,玉米收購價維持在1.1-1.2元/斤,但整個產業的比較效益低,依靠擴大種植面積來發展玉米產業是行不通的。 |
種子管(guan)理(li)者心得 | |||
| 掌握市場動態 促進種業健康發展 | ||||
| 清楚品種審定情況 提高工作效率 | ||||
| 學以致用 加強宣傳 | ||||
廣西水稻育種會因何而變?談廣西水稻,不得不提博優系列,不育系博A從成功選育至今,累計推廣面積1.9億畝,主導了水稻產業的兩次革命。有人說博優是永遠難超越的神話,也有人說博優的光環已經褪去,我們應該展望未來。 |
育種工作者思考 | |||
| 建議多設2-3 個展示點 | ||||
| 企業比拼的擂臺 育種人學習的平臺 | ||||
| 重點關注 |
|
多年來,正大619、迪卡系列品種占據了廣西玉米種子市場很大一部分份額,研發出可與之媲美甚至趕超的本地品種,顯然很有必要。桂單0810,被譽為“廣西的619”,憑借著高肥高產、低肥穩產的特點, 備受農民追捧。它的培育者正是廣西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文仁來,文仁來因此稱它為“懶人玉米”。 |
眾所周知,種業的科技創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品種,品種是種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想提升我區民族種業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突破性的優良品種,無疑是有效途徑之一。因此,高產、廣適、多抗、優質玉米品種選育和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是廣西玉米產業的重要內容,期待有重大突破。 |
||||||
| 論中國雜交水稻十大功臣,廣西就占有三席,其中一位便是廣西農科院原院長李丁民先生。現在的“當家人”是廣西農業科學院鄧國富副院長。廣西農科院水稻所,自1981 年正式建所以來,就承擔起國家和廣西水稻育種攻關研究任務,為我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的配套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一個人一輩子何來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廣西水稻創新團隊雜交水稻育種崗位專家容林熙親身證明了對工作的熱愛將會產生多大的能量。通常選育一個品種需要4-5 年,甚至更久,30 年選育21 個品種,意味著平均用時是1.5 年。容林熙告訴記者,這得益于吸收精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據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種子站統計,1987 年至2008 年博優系組合推廣面積為1.9 億多畝。有人曾說,如果一畝博優回饋王騰金1 毛錢,那么王騰金就將有1900 萬元。王騰金,育種界一代傳奇人物。財務會計出身,自學鉆研水稻育種。 | ||||||
| 作為一家企業,2007 年成立的廣西兆和種業有限公司還很年輕,不過,其取得的成績卻不能小覷。據了解,兆和種業每年銷售玉米種子達到150 萬公斤,其中大田玉米120 萬公斤。它同時還與科研單位保持合作關系。 | 2013年5月6日,一則《12家雜交水稻龍頭種企聯手打造“雜交水稻分子育種平臺”》新聞,讓廣西恒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入公眾眼簾,并受到廣泛關注,廣西恒茂與隆平高科、金色農華等成為首批進駐該平臺的企業。 | 2013 年5 月15 日,廣西瑞特種子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領域中第一家院士工作站,指導院士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廣西瑞特執行董事吳世強說,這一天來之不易,對廣西瑞特而言將是一個新的開始。 | ||||||
在中國不長的種業發展史里,國有種子公司改制是其中重要的一頁,國內幾乎所有的省市縣國有種子公司在這個大浪潮下解體,這些公司早年打下的基礎隨之消失。江湖沉浮,不甘輕易瓦解的個別公司順應改革,變成了今天的國有控股公司。 |
廣西綠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原廣西南寧燎原種業開發公司的基礎上于2009 年改制成立的。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物研究所是其研發后盾,培育出一系列擁有自主品種所有權玉米品種。 |
進入種子行業已15 年的韋民航,對品種市場需求有著清晰判斷,而公司連續八年參加“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持續推出系列優良品種。目前公司主要經營玉米和水稻種子,主推玉米品種有亞航系列和桂玉系列,主推水稻品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