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訊 (記者 惠婷婷) 近年來,廣西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水稻、玉米、甘蔗、蔬菜、水果、茶葉等農產品優質率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實用技術不斷涌現,高產高效節能生產技術廣泛推廣,比如“三免”、“三避”、“間套種”、綠色植保、測土配方施肥等現代技術,“種植—沼氣—養殖”恭城生態農業模式、隆安金穗模式、朝南生態農業模式、三江侗族中國早春茶發展模式等。2012年廣西農業總產值達2172.37億元,農業總產值占GDP比重位于全國前列,充分表明了廣西農業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廣西農業“十二五”規劃要求,2015年廣西糧食總產量將達到1500萬噸,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隨著城鎮化加速,保證糧食種植面積不下降,難度越來越大。在土地剛性制約的條件下,保障糧食供給的重任,就落在發揮良種的優良特性和增產潛力上。2012年廣西水稻種植面積3145.1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961.24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279 億斤,創7年來歷史新高,非常了不起。
為更好地發揮良種對于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科技引領作用,廣西農業廳開全國之先河,于2004年開創性地舉辦了“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并延續了十年,連辦了十屆。通過這個政府大力扶持的平臺,十屆活動累計展示了5000多個品種(次),袁隆平等多位行業權威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活動充分體現了“良種、良田、良法、良態”的發展新思路。
十年后的今天,國內乃至廣西種業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將如何轉型升級?廣西種業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政府將在哪些方面給予扶持?帶著上述問題,《南方農村報》記者專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謝澤宇。
創舉“以展促推”新機制
南方農村報(下稱“南農”):“看禾選種, 助農增收”活動開展的十年,也正值廣西種業市場化最關鍵的十年。您認為這十年中,廣西種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謝澤宇:在我看來,“看禾選種,助農增收” 活動實際上也是廣西種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十年來,廣西種業勇敢面對市場經濟的洶涌大潮,創新思路,克難攻堅,凝心聚力,大膽拼搏,闖出了一條富有廣西特色的種業發展新路子,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效。一是優良品種培育取得重大成果。廣西先后成功選育桂99、博優、秋優等系列水稻,桂單、南校等列系玉米,桂糖、桂柳等系列甘蔗,廣西3號、5號等系列西瓜以及兩廣二號、桂蠶一號等系列桑蠶優良品種,水稻品種“桂兩優2號” 的選育成功,實現了廣西超級稻育種零的突破,有力推動了廣西糧食增產、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二是優良品種推廣取得顯著成效。全國首創的“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成功建立了“以展促推” 的良種良法推廣新機制。“十一五”期間,廣西共審定各類農作物新品種437個,認定(引種)184個, 主要農作物品種更新步伐加快,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三是種子市場監管能力有所提高。廣西現有農作物種子管理機構96家,種子管理體系基本健全。先后修訂、頒布《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果樹種苗管理辦法》, 是全國最早出臺《種子法》配套法規的省(區)。品種審定管理、種子市場監管、種子質量監控和種子生產供應調控工作得以有力推進。
南農:在“看禾選種,助農增收”展示平臺上,近千個展示品種同臺競技,其規模和名氣在業界獨樹一幟,有口皆碑。十年一個時代,您認為這項活動以廣西為中心輻射正能量,十年持續性的成功,得益于什么?
謝澤宇:我認為,一是得益于領導高度重視。“看禾選種”活動得到了農業部和自治區領導的高度重視。農業部余欣榮、牛盾副部長,自治區危朝安副書記、陳章良副主席、覃瑞祥副主任等領導均親臨現場檢查指導。二是得益于組織工作到位。自治區農業廳專門成立“看禾選種”活動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實施小組,建立健全責任制,把活動作為農業廳績效考核重要內容和每年對外公開承諾的為民辦實事活動之一,并給予財政經費大力支持。三是得益于企業和各方的大力支持。每年“看禾選種”活動都得到了種子企業、育種機構以及市縣種子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要感謝很多企業、很多專家都為活動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四是不斷創新,保持活力。“看禾選種”活動已成為廣西種業界年年必辦的“春晚”,必須常辦常新,才能保持活力和吸引力。十年來,我們始終保持不斷進取、積極創新的精神,實現了品種展示由分散、流動展示向集中、固定地點展示轉變,由單一品種展示向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企業風采等綜合展示轉變。
三大舉措助活動升級
南農:您如何評價“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對于廣西種業發展乃至糧食增產所做出的貢獻?
謝澤宇:我認為“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這個形式是當前良種推廣,加快現代種業發展的一個好做法、好措施、好典型,是非常值得借鑒和推廣的好模式。活動形成了一種先進的、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機制。在“看禾選種”活動帶動下,廣西相繼延伸推出了“看菜選種”、“看薯選種”、“看蔗選種”、“測產選肥”等推廣活動, 促進建立了廣西區、市、縣、鄉四級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體系,各地新品種試驗及示范展示基地面積已超過3萬畝,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渠道通暢,推廣范圍遍布廣西。通過加快新品種引進和推廣步伐,廣西糧食生產單產水平不斷提高,有力確保了糧食安全。比如近年來,我們在“看禾選種”活動中有意識地加大超級稻品種展示力度,推動超級稻新品種大規模引進,去年超級稻在廣西的推廣面積已超過1400萬畝,今年有望超過1500萬畝,推動糧食單產提升到340.1公斤/畝,創下歷史新高。由此看出,在當前耕地資源日益減少的不利局面下,“看禾選種”活動對糧食增產的推動作用將日益突出。
南農:隨著國家對種業支持不斷加強,廣西種業環境也會迎來持續利好,接下來政府將加強“看禾選種,助農增收”哪些方面的功能?活動將有著怎樣的宏遠規劃?
謝澤宇: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的出臺和《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發布,我國種業邁入了發展的黃金期和快車道。如何更好地推進“看禾選種”活動,發展完善“以展促推”這一農作物品種推廣新機制,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農業部余欣榮副部長在考察“看禾選種,助農增收”活動時指出,希望以這個活動為契機,將其打造成一個高效的品種轉讓平臺,加快科技育種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這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強化三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健全展示網絡。針對農業面廣和廣西地域廣大、生態類型多樣的特點,進一步健全品種試驗展示網絡。將按照廣西生態類型,建設自治區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30個、測試站10個、展示基地100 個,將廣西“看禾選種,助農增收”系列活動擴展到市、縣、鄉、村,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輻射帶動作用。二是進一步豐富展示內容。不斷創新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活動水平,增強活動效果,把這個“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好活動長期辦下去,并且常辦常新、越辦越好。三是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尤其是充分發揮廣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積極探討面向東盟各國舉辦“看禾選種”活動的新思路,努力把活動辦成在中國叫得響、在東盟有影響的品牌活動,為廣西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密切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做出更大貢獻!
廣西種業發展規劃即將發布
南農:在全國種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廣西種業目前處于怎樣的位置?廣西種業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謝澤宇:廣西種業在全國還相對落后,特別是與許多經濟發達省份相比,財政支持力度偏小,種子企業實力較弱,目前沒有一家農業部發證的“育繁推一體化”骨干種子企業。但是我們有信心、有決心迎頭趕上。廣西種業有其他省份難以比擬和復制的突出優勢:一是氣候資源優勢突出。廣西溫、光、熱、水資源優越,是全國兩系雜交水稻種子制種最安全的地區,特別是右江河谷被袁隆平院士稱為兩系制種的“風水寶地”,種子生產條件得天獨厚。二是種質資源優勢突出。廣西種質資源非常豐富,野生稻等多類作物種質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現已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普通野生稻連片生長原生地保護區,種業發展有豐富的種質資源可利用。三是區位政策優勢突出。廣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我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同時享受少數民族地區自治政策、西部大開發政策、沿海地區開放政策和邊境地區開放政策,國務院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和《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后,區域合作和政策疊加優勢更加明顯,廣西區位優勢更加突出,種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南農:近些年,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提高種企進入市場的門檻,著力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在這個浪潮下,廣西種業有著怎樣的發展愿景?
謝澤宇:我希望廣西種業能夠大膽面對商業化育種大潮,迅速創新成長為現代種業發展的弄潮人。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種子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種子市場、質量、品種、行業四大管理工作,切實創造一個穩定、高效、公平的種業發展環境。第二,要努力打造幾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要推動廣西種子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企業文化,打響廣西種子企業品牌。特別是要探索建立高效、多贏的科企合作機制,千方百計增強種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努力實現廣西由用種大省向種業強省轉變。廣西種業發展規劃將很快發布,我們將力爭在規劃期內,統籌協調、指導推動、創新發展廣西現代種業。特別是通過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投入,快速提升廣西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廣西現代農作物種業創新發展水平,有力支撐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