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廣西200畝早稻長"白穗"絕收 懷疑稻種有問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13  來源:  作者:周紹瑜  瀏覽次數:408
 

上蛟潭村村民黃思友站在自家的白穗田中。這塊稻田幾乎絕收,至今也沒有收割。
 

下錦堂村老農文炳出示其購買的金優821早稻稻種包裝袋。

   桂林生活網訊(記者周紹瑜 文/攝)時下正值雙搶農忙季節。然而,全州文橋鎮部分農民卻揪心得很:他們所種的早稻結出了秕谷,一些稻田畝產只有100斤左右,而按正常情況畝產應有1000斤。望著幾乎絕收的稻田,他們欲哭無淚。

  村民們粗略估算,文橋鎮早稻減產、絕收的面積約有200畝,其稻種都是從鄰近的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珠山鎮購買的,村民懷疑稻種有問題。稻種經銷商和當地農業官員則認為,這些減產的早稻是稻瘟病所致,而產生稻瘟病的原因包括稻種質量、氣候、管理技術等各方面的因素。

  在種子銷售已市場化的今天,農民購買種子自由度更大,買什么樣的種子、買誰的種子,都是農民自己說了算。但由于農民自身的種種局限,有關部門對種子市場的監管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文橋鎮200畝早稻大幅減產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背后暴露出了種子市場監管的哪些問題? 
 
  200畝早稻出現“白穗”

  文橋鎮錦福村委清溪村,是一個坐落在全州與湖南永州市東安、零陵三縣(區)交界的小鄉村。今年夏季,清溪村的70多畝早稻田成了“白穗田”。

  8月6日,記者在清溪村見到了受災村民黃利元。“今年損失大了,20畝早稻就收回這兩千斤左右的谷子。”談起“白穗田”現象,黃利元連聲嘆氣。45歲的黃利元是村上的種糧大戶,一家人承包了村上30多畝水田種植水稻。黃利元說,今年開春自家一共種了38畝田,其中20畝早稻,18畝中稻。

  6月底,到了早稻抽穗的時節,黃利元查看稻田時發現,早稻出現了白穗現象。起初,只有少量的稻田出現了白穗。三五天后,當他再次到田里查看時,眼前的景象讓這位以種田為生的農家漢子傻了眼:20畝早稻田全成了白穗田,本該是金燦燦的稻穗,變成了白花花的一片。

  “今年的收成算是完了,稻穗變白意味著谷子將結不出米粒,都是秕谷的多。”黃利元說。

  隨后,同村的鄧紹松、鄧紹洋、黃帶芳等5家種田大戶也紛紛傳來消息:早稻出現了白穗現象。加上黃利元,6家人一共70多畝早稻成了白穗田。

  “種了一輩子田,村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這么大面積的白穗現象。”57歲的村民鄧紹松說。

  白穗現象發生后,村民們去買農藥回來,希望能“救活”這些稻田,然而于事無補。正值雙搶季節,村民們不得不割掉這批早稻,以免耽誤晚稻的插種時間。

  “最多的一畝也僅能收兩百斤左右的谷子,嚴重的稻田甚至收不到谷子啦。有些田我們請收割機師傅幫忙收割,人家都不愿意。”黃利元說,如今20畝早稻收完,就只有2000斤谷子左右,平均每畝約100斤,其他幾位村民的早稻產量也差不多。

  記者還走訪了文橋鎮錦福村委下錦堂自然村、蛟潭村委的上蛟潭等自然村,一些村民甚至不愿收割這些白穗稻田。“收了也白收,還浪費人力。”上蛟潭村村民黃思友說。

  村民們粗略估算,今年這兩個村委的早稻,一共約有200畝稻田出現了白穗現象,早稻收成大幅減產。 
 
  懷疑湖南稻種有問題

  大面積的白穗現象,讓村民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黃利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往年自己種的早稻平均畝產約1000斤左右,20畝早稻能產出約2萬斤稻谷。按照早稻收購價,除去各種成本,還能掙2萬元。而今年的早稻收成僅2000斤左右,白白損失了2萬元。

  清溪村村民鄧紹松說,他家出現白穗現象的早稻田共有12畝,損失約9000元。

  “我們都是以種田來養家的,損失這么大,我們怎么受得了。”黃利元說。

  白穗現象發生后,黃利元和幾位受損的村民想查找出稻谷生病的原因。黃利元等人發現,清溪村就只有他們6戶人的早稻出現了白穗,而同村相鄰的稻田都沒有受災。

  所不同的是,黃利元等6人所播種的稻種,都是從鄰近的湖南省永州市珠山鎮購買的;而其他村民的稻種,則是在全州本地購買的。因此,黃利元等村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所購的湖南稻種上。

  黃利元出示的稻種購買發票顯示,他們所買的稻種分別是新優1號和金優821。

  至于村民們為何會舍近求遠,跑到湖南的珠山鎮購買稻種?黃利元等人說,因為今年文橋鎮本地的稻種價格相對較高,而珠山鎮的稻種價格較低。

  “文橋的谷種價格幾乎是珠山的兩倍,我們也是想著能省些錢來買化肥農藥,哪知道貪了小便宜,吃了大虧。”清溪村村民鄧紹松說。

  記者走訪了錦福和蛟潭兩個村委,多位村民向記者證實,這些村出現白穗現象的早稻,村民們所購買的稻種,無一例外都來自湖南珠山。

  這加劇了村民們對稻種有問題的懷疑。

  7月初,黃利元和同村5位村民找到種子經銷商,投訴谷種有問題。但經銷商卻認為是當地土壤和天氣等原因導致白穗現象,與種子無關。

  “同樣的天氣和土壤,所用的化肥農藥也與村里其他村民一樣,怎么我們種的湖南谷種畝產只有百來斤,而其他村民用的本地稻種畝產卻能有一千斤呢?”村民們對經銷商的說法并不認可。 
 
  有“瑕疵”的稻種

  文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廖宏新介紹,“白穗田”是農民對穗頸瘟病的俗稱,穗頸瘟病是眾多稻瘟病中的一種。染上穗頸瘟的稻禾,因養分不能輸送至谷粒處,從而產生秕谷現象,致使產量降低。

  “穗頸瘟的發生,與稻種質量、氣候、土壤以及農戶的管理技術等方面因素有關。”廖宏新說。

  今年7月初,接到清溪村村民反映早稻出現白穗現象后,廖宏新指導村民趕緊給染病的稻田打農藥,但仍沒能挽回損失。至于這些早稻染病的原因,廖宏新認為是農民所購的稻種抗病瘟性比較低,再加上連續的高溫天氣所致。

  “早在年初春耕時,我們就進村入戶向農民宣傳、引導他們購買較好的稻種,但部分農民并沒有聽我們的建議。”廖宏新說,至于農民懷疑谷種有質量問題,這涉及到農業執法,而鄉鎮一級并沒有農業執法權,只能建議他們到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反映。

  作為縣一級主管農作物病蟲害預報和防治工作的部門,全州縣農業局下屬的植物保護站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他們未接到關于文橋鎮早稻發生稻瘟病的上報情況。

  該負責人稱,文橋鎮是稻瘟病的老病區,如果稻種的抗病瘟性比較低,再加上今年的高溫氣候,很容易產生稻瘟病。

  在農民們出示的新優1號稻種包裝袋上,記者看到上面說明寫有“抗性鑒定,穗瘟9級,適宜于稻瘟病輕發區種植”等字樣。全州縣植物保護站負責人說,穗瘟9級,說明該稻種的抗病瘟性很低。

  對于農民所購的稻種是否存在質量問題,記者采訪了全州縣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莫良瑞。

  莫良瑞稱,根據《種子法》的相關規定,水稻種子在推廣應用前應經過國家級或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稻種的包裝袋上也應注明審定的編號,以及適宜種植的區域。即使是經過其他省審定的稻種,要在廣西范圍內銷售,也需經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可,并在農業系統網上公布。

  今年7月,清溪村村民黃利元等人到縣農業局反映問題時,莫良瑞和同事查看了稻種的包裝袋。莫良瑞說,村民提供的新優1號和金優821稻種,其中前者包裝袋上根本沒有注明任何審定編號,金優821包裝袋上的審定編號是永州市的。執法隊員在網上查詢時,也并沒有檢索到這兩種稻種的審定情況。

  “沒有審定編號,說明這些稻種有問題。但是否涉及到非法銷售的問題,還需要當地的農業執法部門介入調查。”莫良瑞說,農民是到湖南省境內購買的稻種,應該到永州市農業執法部門投訴。因為這涉及到跨區域執法,作為縣一級的農業執法部門,要實現跨縣執法都難,更何況是跨省,他們也只能建議農民到經銷商所在轄區的農業執法部門投訴。

  種子監管的軟肋

  記者了解到,水稻種子銷售實現市場化已有10年左右的時間。這也意味著農民選購種子的自由度更大,但這也給種子市場的監管工作帶來了困難。

  同時兼任縣農業局種子管理站負責人的莫良瑞說,種子銷售市場化后,農民選購種子都是自愿的。目前在種子管理工作方面,他們主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到各鄉鎮對農民開展培訓,宣傳種子銷售的相關法律法規,普及種子質量好壞等各方面的知識;二是在種子銷售季節,到全縣各鄉鎮的種子銷售網點,檢查是否有非法銷售種子的現象。

  莫良瑞稱,他們的工作只能監控到本地市場上的種子,而農民們到外地購買種子,他們也管不到。

  而作為鄉鎮一級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對種子銷售沒有監管和執法權,更多的工作是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文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廖宏新說,如今市場上水稻種子的品種太多,他們建議農民選購適宜本地區種植的種子。“但還是有農民不接受我們的建議,購買外地的種子。”廖宏新說,碰到這種情況,他們只能指導農民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一方面,農民選購種子的自由度大了,而縣農業執法部門只能監管本地的種子市場;另一方面,與農戶有更多接觸的鄉鎮一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卻無權強制農民購買適宜本地的稻種。如果農民一旦買錯了種子,就很可能遭受損失。

  顯然,在這次文橋鎮早稻減產的事件中,正暴露出了這一問題。清溪村村民黃利元說,自己種了這么多年的水稻,根本就不知道稻種還需要審定,更不清楚穗瘟的等級意味著什么。只是聽說以前也有當地村民去湖南購買種子,所以也就去買了,選購稻種回來后,鄉鎮的農業技術人員也沒有說不可以種這些品種。沒想到第一次購買外地種子,就出了問題。

  對此,莫良瑞說每年春耕時節,他們都會將適宜全州地區種植的農作物種子匯編成冊,并發放到村委、種子經銷店等地方,給農民做參考。他建議農民們盡量購買這些種子,并聽從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指導,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記者了解到,8月7日,黃利元、鄧紹松等清溪村村民再次到湖南省永州市珠山鎮,找到種子經銷商協調,對方將購買種子的錢退還給了該村6戶村民。
 
  把關重在監管

  陸汝安

  從記者的調查來看,全州文橋鎮部分農民早稻嚴重減產,很大程度上源于選用了不合格的種子。殘酷的事實再一次說明,把好選種關,不管是種植戶還是監管部門,都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

  種子關乎糧食產量、糧食安全,優良的種子,能夠造福百姓。就拿水稻來說,中國最早的水稻原來只能在熱帶低緯度種植,而且一年只能種植一季,后來人們培育了對短日照不敏感的早稻品種,使得水稻種植范圍推廣到黃河流域,而在南方一年可以種植兩季甚至三季。中華民族農業文明的發育,因此獲益良多。

  在當代,雜交水稻的問世,更是深刻改變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水稻的生產形態。歷史上,水稻畝產量的低下,是困擾中國以及世界各地區的老大難問題,因為糧食減產而導致的民不聊生,成為人類常見景象。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研發成功雜交水稻技術,使得水稻畝產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解決了困擾人類已久的難題。可以說,今天的中國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問世,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不管是種植水稻還是其它作物,在某種意義上,種子就是農民生存生產得以延續之基。優良的種子才會有好的收成,而種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旦種下了不合格的種子,就要耽誤一季甚至一年的收成。農民抵御風險能力低,碰上這種情況,怎不欲哭無淚?

  我們當然希望全州文橋鎮早稻減產種植戶吸取教訓,不要貪圖便宜,避免重蹈覆轍。但要求每一個種植戶都像孫悟空一樣具有火眼金睛,都能具備專家水平,一眼就能分辨出種子好壞,顯然也不太現實。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對種子市場加強監管。雖然此次事件中購買種子的行為發生在外省,但作為本地監管部門,并不能放松警惕。一方面要加強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加強宣傳教育,給種植戶科學選種提供及時的幫助;另一方面,還是要設法構筑健全的防御網絡,防止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如是,種植戶們才能放心無憂購買種子。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