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楠博士
《 農民日報 》( 2013年08月05日 08 版)

圖為位于北京國際種業園區的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的北方育種中心。

圖為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楠博士(左二)與公司科研人員在品種定位試驗田察看玉米新品種。
我們公司之所以要創建“PPT”品種定位試驗,就是要“以德興農,以德惠農”,把增加定位試驗投入的成本和可能出現的風險留給企業本身,把增加產量、增加收入和零風險交給農民。 ——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楠博士
高峰對話
宋遜風
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是我國《種子法》頒布實施以后應運而生的新興種子企業,現已連續7年推廣銷售玉米種子位居全國第一,約占全國玉米種量和種植面積的1/10。國務院8號文件發布以后,北京德農種業引進了一批國際先進種業公司的高端人才,按照現代種業的理念對企業進行了調整、規范;積極推廣“單粒播”及“PPT”產品定位試驗,為節約種子、節約耕地、降低農民風險、確保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近日,筆者就企業發展的一些相關話題,與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楠博士做了一次對話。
問:國務院8號文件提出了要建立中國現代種業的宏偉目標,為了把國外先進種企多年掌握的管理經驗引進、改造、創新應用于祖國種業,為振興民族種業獻計獻策,您毅然辭掉外企職務,領軍北京德農種業。兩年多來,您及您的團隊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答:近兩年多,北京德農在過去的基礎上育、繁、推產業化運作方面分別有了明顯的改進。在新品種選育上,我們實施了微觀和宏觀研究相結合,采取了先進的生物技術育種與常規育種相結合。開展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由過去的盲目性變為有針對性選育;開展了病蟲害鑒定育種,有意識地創造發病環境,選育抗病性較強的新品種;開展了單倍體育種,由原來的5畝擴大到100畝實驗地,加速了自交系的純合速度,縮短了自交系的選育時間一半以上。同時,我們整合了育種資源,引進了軟件,把原來分散的、小而全的課題組改變成流水線式的研發體系,有效地加速了新品種開發的進程。
在繁育種子生產上,我們減少了繁種面積,壓縮了繁種數量,在提升種子質量上下功夫,將芽率、純度等質量指標的企業內控標準提高了1個百分點。在質量控制系統,采用了質量跟蹤軟件,使每袋種子從基地到儲運,從儲運再到農民手中,無論是哪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能夠追查到責任人。為了確保種子的純度、減輕農民制種勞動的強度,我們采用了不育系繁種,擯棄艱苦而繁瑣的人工去雄程序。
在品種推廣營銷上,我們變“坐商“為“動商”,變營銷為技術服務,不是硬推硬賣,而是解決農民生產環節中全方位疑難,開展從春種到秋收全年全程服務。我們舉辦了“四會”:苗期現場會、秋收觀摩會、脫粒測產會、冬季技術培訓會,深受廣大農民歡迎。目前,北京德農的品種已推廣覆蓋東北、華北及黃淮海的1500多個縣(市)。
在新品種研發合作上,我們每年增加了25%以上品種研發經費,用于自主品種的研究選育。同時,我們還同中國農科院等單位成立了中玉公司,參與了中玉金標記分子育種公司。此外,還同北京農林科學院、綿陽農科院等單位結成了科研育種合作伙伴,共同選育開發新品種。
問:據了解,你們算了一筆賬,按照常規方式播種,每畝一般播種量為2.5-3公斤;如果提高種子質量,全部采用單粒播種,畝需要種子量3800-4400粒,約為1.3公斤,節省種子1.2-1.7公斤/畝。全國5億畝玉米面積,每年可節約種子6-8.5億公斤,如果把節約的制種土地用于生產糧食,可解決400萬人一年的吃飯問題。單粒播種推廣普及后,可以解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還可以達到出苗均勻、株距一致、果穗均勻,獲得更高的產量。為此,北京德農大膽地推廣了單粒播種新技術,可是,“單粒播”用種量少了,怎樣才能保障苗齊、苗壯、產量更高?
答:我們確定了大力推廣單粒播種的思路后,狠抓種子質量,因為只有高質量的種子才能達到單粒播種的要求,開始抓源頭,先是從種子生產入手,投入1.5億元改造生產設備。北京德農目前擁有種子烘干倉5座,精選、包衣包裝生產線7條,年處理玉米果穗40000噸。
我們的擴建和新建的加工廠有很多先進的地方和創新點,比如我們今年建設的烘干倉采用輕鋼結構形式,建設周期短,烘干效率高,可擴展能力強,溫度控制更加穩定,烘干質量高,在中國是首創。
我們還采用了德國拜耳、瑞士先正達、美國科聚亞和荷蘭盈可泰等公司的種衣劑。多年的試驗證明,這些種衣劑將在種子的殺菌、殺蟲、種子誘發、促進種子播種后“苗齊、苗全、苗壯、出苗快”。
新建項目中還有種子信息化工程的建設,所有種子的追溯性會更加強,也就是說,我們的種子去哪兒,我們知道。經銷商拿到種子,種子是從哪兒來的,哪塊地來的,我們也能知道。
我們進行了大量的項目建設,最開心的首先是生產基地的制種農戶,他們將不再晾曬種子,從而可以給他們減少投入,增加收入。據農民反映,每畝地減少2個工的投入,相當于增加160元左右的收入。
更開心的是種植我們種子的終端農戶,種子的質量提高了,他們的用種量下降,減少了投入;種子的活力提高了,增加了產量,增加了收入。另外,采用了新型種衣劑,減少了苗期的管理和農藥投入,相當于增加了收入,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
除了狠抓質量,技術推廣工作尤為重要,要教會農民學習掌握“單粒播”的新技術。為此,技術服務部組織開展“千村萬戶”培訓工程,即培訓1000個村,培訓10萬名農戶。截至目前,歷時8個月,我們已經在河南、吉林、遼寧、山東、內蒙古、湖南等六省區開展培訓631場,年底前將培訓1000場,受訓農民2萬余名。
多年來,北京德農一直秉承了“以德興農”的理念,種子質量一直受到了廣大農民的好評,現在推廣“單粒播”技術,讓種子質量上新臺階,公司上上下下,從精選的“鄭單958”到新上市的每一個新品種,查基地、精加工、技術服務一條龍全方位支持。
截至目前,僅2年時間,北京德農已經累計推廣了單粒播種1800萬畝,已經有近50%的種子實現了單粒播種。
問:新品種的選育都要經過區域試驗(省級或國家級的)→生產試驗(省級或國家級的)→通過省級或國家級的審定。按照國家《種子法》等有關法規規定,無論是科研單位、種子公司還是個人所選育出來的新品種,凡是經省或國家審定通過的,均可以投放市場銷售,均屬合法經營。可是,你們北京德農種業對審定通過的合法新品種,卻不急于投向市場,賣給農民去種;而是自己再重新進行“PPT”品種定位試驗,根據試驗的結果去推廣銷售。這種重復試驗究竟為什么?有什么意義和作用?
答:品種審定制度還不能完全打破省的界限,加上縣與縣、村與村都存在氣候、積溫、降雨、病蟲害等諸多差別,盲目地按照審定區域推廣,風險極大。如果不能提前預知品種的適宜區域,就沒辦法推廣,也就沒辦法預知銷售量、進而無法確定生產量。最終就會導致極大的庫存風險,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品種是有差異的,不了解品種就不會預知可能存在的區域、種植、病害、蟲害、倒伏等風險。反之,了解了品種的風險,知道了風險的級別,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提供技術支持手段,從而降低生產、推廣的風險性。我們公司之所以要創建“PPT”品種定位試驗,就是要“以德興農,以德惠農”,把增加定位試驗投入的成本和可能出現的風險留給企業本身,把增加產量、增加收入和零風險交給農民。我們公司創建“PPT”品種定位試驗,也是為了彌補審定區域的局限,把品種適應區域從省級區域延伸、細化到縣以下,事實求是地彰顯品種的優缺點,從源頭上確保種子安全、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問:北京德農種業是怎樣創建“PPT”品種定位試驗的?兩年來的試驗效果怎么樣?
答:從2011年8月以來,我們北京德農組建了30余人的技術團隊,對全國玉米、水稻、向日葵等大宗作物區域進行重新細分,有針對性地開展“PPT”品種定位試驗和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目前在玉米、水稻、向日葵等作物均開展“PPT”品種定位試驗,所有“PPT”試驗均有技術人員親自播種、調查、收獲。技術人員為確定一塊適宜的試驗點,往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走訪、觀察和與農戶的溝通,一般情況,都是在上一年的玉米生長季節或者小麥的生長季節,觀察長勢、判斷地力是否均勻、是否有代表性,然后與農戶溝通,對農戶進行基本的耕地、整地、打壟、劃線的培訓。
目前,北京德農在全國21個省開展了各類作物的“PPT”試驗。我們對“PPT”試驗點設置春播區遵循每百萬畝一點,夏播區遵循每縣或每30萬畝一點的原則,今年在全國安排的試驗多達362點,覆蓋全國345個縣。每個試驗點面積在0.8-2畝之間。可輻射覆蓋玉米面積3.8億畝、水稻面積1.2億畝、向日葵面積500萬畝。
通過連續2~3年的“PPT”試驗,采集了真實客觀的試驗數據,進一步地測定和評價了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及適宜種植區域,預估產品風險,制定了最佳栽培方案,為確定目標市場和制定新品種的導入、開發計劃提供技術支持。從而保證我們北京德農的新品種投放區域更加合理,降低了農民的購種風險,并通過最佳栽培方案保障了購買種子的農戶獲得更高的收益。北京德農創建的“PPT”試驗得到了農民的認同,受到了農民的好評。
在山西省屯留縣東藕村試驗播種時,當地農村技術人員牛英俊動情地說:“這試驗種的太規范了,我做了十幾年的品種推廣,從沒見過像你們這樣認真的。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員工,和你們合作肯定不會錯,銷售肯定不會有風險。”
在吉林省四平市孤家子鎮試驗點收獲時,試驗農民說:“一開始我覺得太麻煩,不想給你們種,現在看來,你們真是負責任,這都是為了老百姓種地別出事啊,這是好事啊!以后你們有啥需要說一聲,試驗的事我以后保證給你們種好。”
(作者系高級記者)
人物簡歷
呂楠,1984年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植保系,留校任教至1997年,其間獲碩士和理學(南開大學)博士學位。1997-2002年,任孟山都公司產品開發部經理,負責轉基因抗蟲棉—保鈴棉的法規申請及田間技術支持。2002-2006年,任杜邦先鋒公司銷售開發經理。2006-2008年,任敦煌種業先鋒良種有限公司總經理,參與先玉335營銷,對玉米種按粒包裝、單粒播種技術、精播機推廣、優質種衣劑推廣等均有貢獻。2011年7月加入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現任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