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國內尿素價格出現小幅上漲,7月4日魯西化工尿素出廠報價更是達到了1800元/噸,而截至6月最后一周,其主流報價僅為1650元/噸。較大幅度的逆轉,讓業內傳出了“尿素企業巨頭聯合保價,進出口價格懸殊”的風聲。然而,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此番漲價并非人為哄抬價格,僅是國內剛性需求拉動而致,且從歷年7月國內尿素的橫向比較來看,夏季的一波高價也頗具規律性。
“每年7月一些作物需要大量追肥,尿素需求量極大,價格會相應上調。”華農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小波說。這段時間是華北及蘇皖等地區全年最大規模的農業用肥時期,這里種植的玉米、中稻、棉花等都對尿素需求巨大。
但從年初開始,作為尿素原材料的煤炭價格就一直處在低位,且國際尿素也持續低迷。“成本降低了,為何還會漲價?”對此,卓創咨詢氮肥分析師韓健回應,盡管成本或國際形勢都是國內尿素走向的影響因素,但由于今年前期尿素產能過剩,導致價格始終游離于成本價邊緣,基層零售店庫存較低,因此一到玉米等作物追肥旺季,市場供需失衡,價格必然會升高。
盡管此輪漲價時間短,幅度大,但卻并不能長久。韓健預測,到本月中旬,待用肥旺季一過,價格就會轉入下探通道。
考慮到高峰需求后尿素淡季的來臨,許多人都將希望寄予在7~10月的淡季出口上。然而,韓健卻對今年尿素的淡季出口持謹慎態度。“后期整體不樂觀。”對于窗口期的行情,韓健建議可從7月20日印度標購價格中看出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