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上月成功發射,深圳農科集團的4種蔬菜種子、2種花卉種子搭乘“神十”上太空。這是深圳農科集團的第9次太空搭載。
近日,深圳市農科集團研究院院長盧運明專程前往北京交接這些寶貴的種子。記者從深圳市農科集團了解到,該集團將形成搭載、研發、選育和產品開發一體化運作的航天育種產業鏈、航天育種科技園以及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合作共建全國唯一的“航天食品分析測試實驗室”。
航天育種成果產業化運作加速
2002年成立的深圳市農科集團有限公司,自2004年開始相繼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搭載目標飛行器包括20、21顆返回式科學衛星、實踐八號育種衛星、天宮一號、神舟6、7、8、9、10號飛船等,共計9次。
盧運明告訴記者,9次搭載的材料包括蔬菜、花卉、螺旋藻、園林、微生物等120多種生物育種材料。此次搭載“神十”上太空的植物材料有鐵皮石斛種子、蝴蝶蘭種苗、有棱絲瓜、水果黃瓜、短歐洲溫室黃瓜、長豇豆等6種。
深圳雖然沒有農村、農民,但農業方面仍然有自己的優勢,深圳農科集團的優勢則在于航天育種、轉基因育種。據盧運明介紹,在航天育種方面,集團經過多年的選育和研發,通過審定的太空花卉包括航蝴1號、2號蝴蝶蘭、航選1號、2號醉蝶、太紅1號孔雀草等5種。
其中,全雌性“航豐1號”小青瓜已通過深圳市經信委的驗收和鑒定,太空香蕉、火龍果也展示出了不同尋常的特性。太空螺旋藻更是獲得專家的高度評價,獲得廣東省科技獎1項、深圳市科技創新獎1項,獲得專利1項。
在轉基因育種方面,深圳農科集團與中國農科院生物所自2003年開始展開禽流感轉基因口服疫苗的研制,目前該項目已進入提高免疫蛋白表達量為下一步進行動物臨床試驗做準備的關鍵環節,迄今該項目已獲得專利2項,發表國內外論文10余篇。另外,該集團還與中國農科院生物所開展了抗旱耐鹽轉基因百脈根新品系的培育,目前通過功能驗證已取得了多株具有明顯抗旱及耐鹽形狀的株系,現正在進行相關遺傳穩定性方面的試驗。
近期,深圳農科集團還將與中國農科院生物所范云六院士團隊簽署“玉米轉錄調控因子研發與推廣”項目合同。玉米轉錄調控因子項目是集團進軍大宗農作物的一個突破口,該項目將產生大量的知識產權(專利和新品種),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深圳農科集團已著手將太空螺旋藻、太空蝴蝶蘭進行產業化運作。太空螺旋藻產業化項目在深圳坪山建成國內最先進的螺旋藻產品自動化生產工廠,近期擬擴建年產100噸的現代化養殖基地,現產品銷售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年銷售額將超1000萬元。在太空蝴蝶蘭產業化方面,擬投資1000萬元建設現代化克隆種苗工廠,工廠達產后年生產能力達到600萬至1000萬株,產值將達到2400萬元。
深圳將建千余畝航天育種科技園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農科集團已與深圳市政府簽訂了建設“航天育種科技園”的協議,該示范區面積為1311畝,將建成國家級航天育種及現代生物技術研發、示范中心和世界一流的高端休閑農業觀光景區。未來,這里也將成為航天受控生態和航天生物技術研究基地,也將成為國家航天專家康復訓練基地之一,集休閑、娛樂、展示、科普和示范為一體的綜合生態園區。
此外,深圳農科集團還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合作,共建了“航天食品分析測試實驗室”。這個今年4月掛牌的實驗室將以載人航天事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兼顧民用并產生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主要開展以航天食品篩選、營養與安全分析及評價,代謝分析、航天食品相關標準制定和航天功能食品開發為內容的研究合作。
據透露,深圳農科集團擁有生產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的經驗,擁有自己的食品生產車間,未來或將與有關方面合作生產航天食品。這也意味著,未來登上太空的航天員將吃上“深圳造”航天食品。
“我非常看好航天育種的未來前景。”盧運明告訴記者,作為一個企業,深圳農科集團近10年來都堅持航天育種,有9批種子搭載上太空,在全國來說都比較少有,而且更關注種子的實際變化和應用,在產業化方面取得進展。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績,是因為深圳市農科集團從創立之初就確定了利用太空農業和轉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手段,促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及目標。
據介紹,深圳農科集團將以高科技、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以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為基礎,加快研發成果轉化,加大高科技農業生物產業鏈、農業生態園及地產開發力度,把農科集團建設成國內知名的高科技農業生物企業集團。
今年3月,深圳農科集團研究院成立,未來將重金從國內外聘請學術帶頭人,秉承既定的研發戰略,在航天育種及轉基因生物育種方面深入研究的同時,開拓新的研發領域。
搭過太空船的種子會開什么花?
航天育種也叫太空育種,航天育種就是航天技術與生物技術、農業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綜合了宇航、遺傳、輻射、育種等跨學科的高新技術。農作物種子種苗通過飛船、衛星、空間站搭載到太空,利用太空空間環境中高能粒子輻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綜合因素,使生物材料出現了某些地球上不能獲得的突變,回地面后再通過選育種技術,獲得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以太空蝴蝶蘭為例,花朵可以變大或變小,花的形狀也可以變奇特,更有觀賞性。
航天產品轉民用受熱捧
■相關
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記者從淘寶獲得的數據顯示,自6月11日神舟十號成功發射以來,淘寶網上神舟十號相關產品搜索指數比之前環比增長了836.5%,并仍有大幅上升的趨勢,往常不為人知的航天品牌也闖入消費者視野。
其實,很多現在人們常用的產品都是航天技術轉民用的成果。如嬰幼兒使用的“尿不濕”最早就是美國航天技術轉民用的成果,方便面里的蔬菜包是航天員食品中真空脫水技術的產物,運動鞋的“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術源自航天服設計的靈感。
航天技術帶動國家科技發展,也在產品層面提升了百姓的消費品質。由中山市石岐太力集團所研制生產的航天產品“航天飛船殘留食品處理用品”在神九上首次使用后,今年也再次跟隨神十登上了太空。據了解,這樣一個小小的真空密封收納裝置,需經過5000次檢測和3000余次實驗才順利“升空”。
如國表名牌、總部位于深圳的飛亞達,多年來一直保持與航天事業緊密聯系,航空經濟也給飛亞達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據天貓飛亞達官方旗艦店總監Carmen介紹,飛亞達航天表作為計時裝備,始終伴隨中國航天員執行每一次的地面訓練和太空飛行任務。Carmen表示,航天品質的產品逐漸成為消費者青睞的熱點商品,如售價為6800元的男士航天系列地面用表,在飛亞達官方旗艦店售出13件。此外,男太空人神舟九號航天任務表解密限量版,價格為13800元,也有2人購買。
除此以外,更多航天供應商也陸續被網友刨出并開始新一輪網上搜索。如制鞋企業——雙星集團為太空員個人配備的雙星“航天員返回用鞋”曾伴隨“神舟六號”在太空遨游了115個小時;知名中式醬料品牌李錦記旗下的海鮮醬、叉燒醬、川味辣椒醬、番茄醬和泰式甜辣醬五種醬料、總計2000多包航天員特裝醬料曾隨著神九的3位航天員進入太空;“神七”飛船記錄關鍵信息的錄音及存儲設備,來自民族企業愛國者研發,現仍有多款遠距離高清晰高保真航天錄音筆在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