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
小種子 大文章
【事件】 我省主要糧經作物自育品種占有率逐年增加,部分品種已走出國門;然而,“洋種子”正在大步進入,云南種業發展步履維艱。
【話題】 小小種子的背后,到底存有什么樣的大故事?云南種業的前途與未來,道路又在何方?
云南出品 高產優種揚名四海
昆明晨農集團安寧蔬菜種植基地里,大白菜“迷你黃1號”碧綠油亮,長勢喜人。這是我省自主選育的首個蘿卜胞質不育小型結球白菜新品種。在多點試驗中,該品種平均畝產凈菜4980公斤,比日本品種“春月黃”增產364公斤。此品種的育成,在豐富我們的“菜籃子”之余,更為“云菜”打破省外國外種業壟斷帶來了一縷曙光。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云南主要糧經作物育種,得到了國家及省相關部門的持續支持,而創新機制培育新良種,更成為育種科技人員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近年來,云南特色優勢糧經作物育種亮點頻現,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蠶豆、油菜、甘蔗、茶葉、煙草等主要糧經作物的自育品種占有率逐年增加,部分品種還走出國門,在東南亞國家示范推廣。其中,雜交玉米“云瑞88”創熱帶亞熱帶地區百畝平均畝產最高產紀錄;“云瑞8號”成為我省首個通過農業部認定的超噸糧玉米品種;“云粳26號”被農業部列為2012年農業推廣主導品種;兩系雜交稻“云光14號”開創云南自育雜交稻走出國門先河;“滇雜”系列水稻成世界上唯一能在海拔2000米地區大面積推廣的雜交粳稻品種;超級稻“楚粳28號”創百畝連片平均畝產世界紀錄……
而在云煙、云花、云蔗、云薯這些叫響全國的“農業名片”的選種育種上,我省成績同樣可圈可點:烤煙種子供種占全國的75%以上;“云煙87”等自育品種成全國煙葉生產主栽品種;擁有知識產權的大宗鮮切花新品種占全國總數的90%以上;“云蔗”系列品種為實現云南甘蔗從引進種為主向自育種為主的轉變立下汗馬功勞;云南紅梨“云紅梨3號”躋身國際高端果品市場;冬作馬鈴薯、彩色馬鈴薯選育領先全國……層出不窮的高產優質作物新品種的問世與推廣,支撐著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
危機逼近 種業發展步履維艱
“廣西玉米種子在加速美國化和轉基因化,東北玉米種植基本淪陷,山東壽光蔬菜種子90%以上為外企控制。”打開網絡,輸入“種業殖民化”5個字,類似的事例與數據躍然眼前,讓人觸目驚心。
“洋種子”正在大肆進入,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而就云南來說,隨著2009年美國孟山都公司開始在云南興建加工廠,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把目標瞄準了云南市場。來自“種業殖民”的威脅,在云南打造強大、自主種業之路上構筑了一道鴻溝。
“如果外國公司占領了我省主要糧經作物的種子市場,形成種業壟斷,那么我們每用一粒種子都要向外國公司交納高額專利費,我們的產業發展將失去主動權。”農科專家們不無憂慮。
一個現實是,在我省160余家種企中,沒有1家注冊資金規模達到農業部辦證標準;全省雜交秈稻自給率約10%,馬鈴薯脫毒種所占比例約20%,蔬菜、花卉等特色優勢產業90%以上是外來品種;云南作物新品種不斷涌現,但推廣面積始終不大……這一連串嚴峻的數據,考問著云南種業的明天。
特殊地形地貌和生態條件形成了云南作物多樣性異常豐富、多種產業共存、單一產業規模很小的農業現狀,但也使云南種業難以“一種獨大”,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生產。省農科院科研處處長申時全分析,目前大多數外國公司及國內種企多利用云南生態優勢進行繁種及制種,或進行種子經營,但對云南種業的潛在威脅依然不容忽視。我省若喪失生物育種優勢,種子市場有被逐步蠶食的可能。因此,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生物育種產業的良好機遇,加快云南育種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尋求突破 科技創新應是關鍵
“誰控制了種子,誰就掌握了現代農業競爭的主動權。”申時全等專家認為,種是農業之根,如果沒有強大自主的種業,農業將會處于被動局面。
“關鍵在產業,支撐在科技,引領在創新。”我省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從種上突破,加強科技創新是云南種業縮小差距、實現趕超發展的必然和現實選擇。
“應對種業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支持,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從事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支持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組建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專家們建議,應以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蔬菜、油菜、花生、甘蔗、花卉、蠶桑等云南主要和重要作物為重點,加強種質資源普查、搜集、保護、鑒定、深度評價和重要功能基因發掘,建設種質資源共享平臺,支持種業的基礎性公益研究,支持水稻、小麥、大豆等常規品種和馬鈴薯、甘蔗、果樹、茶樹等無性繁殖作物品種選育,全面提高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戴陸園研究員認為,利用較好的生態條件,集成資源加強科技攻關,云南選育優質高產、抗旱節水的綠色稻種大有可為。“云南屬國家優質油菜優勢產區,優先建設一批跨區域的早熟、優質油菜生產基地和油菜良種繁育基地,有助于油菜產業提質增效,保障我省食用油安全。”省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根澤研究員建議。“打造云菜特色農產品,從‘種’上突破是關鍵。”省農科院園藝所副所長和江明研究員提出,應依托云南建立國家蔬菜改良中心云貴高原分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加快選育能覆蓋云貴、華中、西北高山蔬菜產區的蔬菜品種,破解云南長期缺乏蔬菜新品種的困局,減少對國外種子的依賴,實現云菜可持續發展。
追趕世界前沿技術,加快現代種業崛起,以育種成果升級換代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云南種業決不能有絲毫懈怠。
陳云芬(云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