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作為基層農民的自發組織,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為農民服務,提高農民收入。如何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中國農民手機報(農資版)近期邀請合作社理事長介紹他們通過合作社集約化、專業化經營,采取批發價統一購買農資、為合作社成員提供各項優惠服務等措施,有效降低種植成本,為農民可持續增收提供了可靠途徑。
黑龍江肇東市俐江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葛立江合作社通過統購農資,為社員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可以比零售低20%,為農民有效降低了種植成本。據我們統計,由于合作社采用機械化耕作對土地進行深耕,每畝可比周邊未進行機械化操作的散戶增產大約150公斤。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合作社還大力推廣種植有機農作物,在總種植面積8000畝里有機農作物占到了4000畝,計劃明年擴大到6500畝。相比普通農作物,有機農作物的價格要高很多。比如普通小米每斤也就是4~4.5元,而有機小米至少能賣到10元,最高時能賣到25元,這就大大提高了種田收益。我們合作社在哈爾濱、北京等各大城市均設有專柜,可以把農產品直接賣到消費者手里,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提高了農民的種糧效益。
山西代縣文福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文福對于農民來說,加入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獲得更好的收入。農戶原來購買農資,拿到的是零售價,而由合作社統一購買,可以拿到批發價。
不但是農資,合作社還給入社的農戶提供各種價格優惠的服務,就拿灌溉費來說,我們給農戶的價格比散戶要低得多,還有其他的機械化播種、耕整地、收割等都是以更實惠的價格提供給農戶。以往我們這里收了玉米,收割的秸稈基本上都被焚燒,但現在合作社都是用收獲機來收割,直接把秸稈粉碎還田,大大提高了土地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