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托起業績
不論采取怎樣的手法,拿到好品種是企業終極目的,而一個成功品種帶給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回報是驚人的。
佟屏亞如此評價鄭單958對上市企業萬向德農的重要性,如果萬向德農在2010年沒有保住持續經銷權,意味著每年損失超億元純利潤,還可能因此“關門歇業”。從萬向德農2003-2011年發展歷程來看,擴張路徑與鄭單958一炮走紅路徑一致,在其帶動下萬向德農玉米種子收入增至4.5億元。目前,還有另外四家公司聯合開發,而業內估計,河南省農科院因這個品種得到的收益也有數億元。
金色農華強勢進軍水稻種子業務,揚兩優6號和天優華占被證明是最得力武器。前者是金色農華2002年買的第一個品種,以230萬元加銷售提成的形式從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購買;后者從中國水稻所購買,有人預測其推廣面積極有可能超過600萬畝,達到水稻品種最大種植面積。從2002-2011年,金色農華水稻業績收入近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05%,該兩品種增長49.65%。據報道,揚兩優6號在2004年給企業回報效益已經達2100萬元。
品種具有特定的適應性,一些中小企業小成本轉讓的細分市場品種,同樣獲得豐厚利潤。
據一位水稻企業人士透露,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用不到20萬元,從廣西博白農科所購買博Ⅲ優273廣東總代理經銷權,給企業創造利潤近1000萬元,“這也算是品種轉讓小成本運作的典型案例。”
正是由于對品種的潛在財富有著無限遐想空間,企業對苗頭好品種趨之若鶩,只要夠優秀出再高的價都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