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國內外棉價嚴重倒掛,棉紡行業出口、內銷增速均呈下降態勢,棉紡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處于經營困難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日前,市價格監測中心對全市棉花收購情況進行了專項監測,結果顯示:今年我市棉花雖然豐收在望,但受國際國內形勢的影響,棉價始終低位徘徊,棉花收購形勢難以樂觀,“棉農惜售、棉企慎購、棉市平淡”的市場特征凸現。
單產再創近年新高
我市是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產棉大市,歷年來棉花產量一直占據全省半壁江山。我市棉花種植又主要集中在大豐、射陽等地,受去年棉花價格低迷的影響,近年來我市植棉面積逐年遞減,由曾經最多的350余萬畝降至今年的121萬畝左右,與上年相比,下降了27%,與最高年份相比,下降了66%。其中,射陽棉花種植面積35萬畝,與上年相比,下降了41%,創下歷史新低;大豐棉花種植面積47.43萬畝,與上年相比,下降了18.1%。
今年以來,受晴好天氣的影響,棉花生產形勢喜人,豐收在望,為多年來長勢最好的年份,單產超上年已成定局。根據鹽城現行棉花長勢長相,以及下一時段天氣與自然災害的發生趨向,預計今年的棉花單產將達到85公斤(折合皮棉),沒有特殊情況,今年也將是2008年以來單產最高的豐收年景。
收購價格低于預期
從鹽城市價格監測中心監測的情況來看,今年鹽城新棉的收購形勢不容樂觀。從目前的收購情況來看,新棉開秤以來價格總體運行平穩,但與棉農的心理預期相比,目前的收購價格仍遠低于預期,棉農普遍認為,如果今年的棉價低于每公斤10元,來年的植棉面積還將繼續減少。二是棉企收購進程較為緩慢。受市場需求、購銷價差、收儲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無論是棉企還是棉販,都顯得十分謹慎。今年累計收購量目前不足棉農交售量的五分之一,社會收購量也只有棉農采摘量的一半。雖然今年的新棉收購價格與去年基本相當,但企業還是感覺收購成本高,與現貨市場的銷售價格反差較大,經營風險無法規避,而不敢大膽放量收購,從而導致企業收購門庭冷落,進度緩慢。
比較效益不斷下降
據調查,今年除農膜以外,種子、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價格都有5~10%不等的漲幅,人工成本也有所增加,導致植棉總成本進一步上升,預計將達到1498元,同比上漲約6%。從近幾年來的棉花價格來看,“過山車”式的發展,“一年賺一年虧一年平”,使得棉農始終在悲喜交加度過。棉花種植面積大幅銳減,比較效益不斷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植棉效益偏低、勞動力不足和棉田病害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