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南網新10月24日電 信陽市工商局進一步轉變服務發展方式,實施“五大機制”,努力打造農資市場長效監管平臺。
推行層級負責機制。成立市、縣(區)局兩級“紅盾護農”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責任書,落實四級網格責任制。
推行市場準入機制。對農資生產、經營主體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完善農資“經濟戶口”和產品質量檔案,嚴把市場主體準入關。
推行巡查監管機制。加大農資市場網格巡查力度,對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及零配件等農資商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農民用上“合格肥”、“放心種”和“安全機”。
推行自律管理機制。鞏固兩個模式,指導督促農資經營戶建立完善“兩賬兩票一卡一書”,落實抽檢報批、種子留樣備查、重要農資商品準入備案、質量承諾等制度,引導經營者嚴格自律,誠信經營。
推行預警監測機制。深入推進“一會兩站”“五進”工程,通過紅盾網、紅盾微博等相關媒體發布定向檢測結果、消費警示和提示,確保農資市場及農資消費安全。
今年以來,該局共抽檢復合肥、磷肥161個品種,合格率達85.8%,立案查處農資案件70余起,查處假化肥1.6萬公斤、假種子120公斤、假農藥250瓶,受理消費者投訴39件,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70余萬元,有效地維護了農資市場秩序。(陳春景 尹安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