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浙江省委提交的團體提案《打造浙江現代種業強省的建議》近日再次得到了省政府分管領導的批示。此前,浙江省政府吸納黨派相關建議,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種業的意見》,把培育現代種業企業、改革科研育種體系、推進多學科聯合育種攻關、加快優勢良種推廣應用、加強種業監管等八方面列為重點任務,并在財政、評價、激勵、用地、稅收、人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科技為依托、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
浙江種質資源豐富,為增強種業對現代農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早在去年10月,農工黨浙江省委就報送了《高度警惕外資曲線并購國內種子企業威脅國家糧食安全》的信息,在隨后的浙江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又提交團體提案,為打造浙江現代種業強省提出多項意見建議。目前,黨派的多項建議已體現在政府決策中。
科研機構退出商業化育種
據悉,浙江育種單位和科技人員眾多,育種技術水平較高,省審(認)定農作物品種達到367個,但推廣面積在1萬畝以上的僅占育成品種數的20%。以水稻為例,該省從事水稻育種的科研單位達10多家、課題組幾十個,育種資源小而散,科研單位自辦種業企業,課題組成員“自產自銷”育種成果,使育種科研優勢與種子企業的市場優勢無法融合,影響了良種培育和大面積轉化應用。
對此,農工黨浙江省委建議,深化種業科研育種體系改革,引導和推進種子的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與商業化育種相分離,使科研機構逐步退出商業化育種,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和機制。探索建立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臺,鼓勵科研機構主動轉讓育種研究成果,加強轉讓受讓者資格審查,確保優良品種由優勢企業經營推廣。建議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視,據悉,目前浙江已加快種業科研育種體系改革步伐,爭取到“十二五”末,科研院所和高校要與其開辦的種業企業完成“事企脫鉤”。
做大做強種業經營主體
在浙江200多家種業企業中,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的僅有12家,只有“勿忘農”1家達到育繁推一體。農工黨浙江省委建議,做大做強優勢種業企業,加快推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培育若干引領種業大市場的綜合型或專業性的現代種業集團。引導和鼓勵種子企業“走出去”,加強與省外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拓展省外市場。
據悉,浙江已把打造若干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集團作為加快發展現代種業的重點任務,給予種業龍頭骨干企業在信貸、融資、稅收等方面享受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優惠政策。對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稅收優惠。
推進種業育繁推一體化
良繁基地落實難、穩定難、管理難、改善難,制約了良繁的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和優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為此,農工黨浙江省委建議大力扶持良種基地建設,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切實改善良種生產的基礎設施。并在用地指標、土地流轉等方面制定優惠傾斜政策,形成穩定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提高基地的良種生產能力。同時健全種業監管體系,明確其行政許可、行政管理、市場監管等職能,為打造浙江特色現代種業提供保障。
浙江省政府已在《意見》中明確表示,對種業龍頭骨干企業建立連片500畝以上良種基地的,由基地所在地縣級政府解決不超過千分之五的臨時性配套設施用地。且完善省外良種繁育基地管理和補助機制,鼓勵種業企業到省外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李海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