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雜交水稻技術中心通過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水稻畝產量。
袁隆平院士指導的雜交水稻,分三期目標,單產實現從600公斤到800公斤,再到900公斤的飛躍,屢創新高,靠的就是不斷創新。2006年,他提出“種三產四”,就是“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用3畝耕地生產出常規4畝耕地糧食”。
項目組的吳俊博士介紹:“這些超級雜交稻新品種在湖南省經過“種三產四”的推動,比前五年的平均單產增加計算,總增產稻谷10.37億公斤,達到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目前,水稻生產因產量提高而施肥過量,導致生長過快,倒伏現象普遍。針對這一難題,國家雜交水稻技術中心研究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新技術、培育出了增強水稻抗倒能力的新品種,初步形成了雜交水稻節氮高效與抗倒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國輝:“首先是品種要有抗倒能力,利用緩控釋肥,生長不是非常迅速,能保證營養同步供應,使生物產量不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