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輛載滿水稻種子的大卡車停在荃銀高科位于安徽合肥高新區的倉庫邊上,這些種子將會在這里篩選、冷藏或者直接運到經銷商那兒。
荃銀高科正等待著這些種子的出售能夠給公司年度的業績帶來稍許的改善。2011年前三季度,荃銀高科每股收益只有0.01元,與去年同期的每股收益0.19元相比,下降了94.7%。與此同時,其凈利潤同比下滑82.62%。對應深交所11月28日推出的《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中“連續虧損”的退市條件來看,荃銀高科的退市風險較高。
12月6日,荃銀高科副總經理兼董秘葉紅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坦承公司目前的業績表現讓管理層的壓力很大。
優勢品種持續增長難
“現在水稻種子的銷售工作還沒有正式開始,12月底,才會有水稻種子賣。”12月6日,《投資者報》記者在合肥種子一條街上采訪時,一位老板如是說。“由于水稻種子一二季度是需求旺季,所以銷售一般在四季度才會開始。”
“荃銀高科的水稻種子,這兩年賣得不好”,安徽廣德農技咨詢服務部一位人士說。荃銀高科《招股說明書》顯示,安徽廣德農技咨詢服務部是荃銀高科2009年度第五大銷售客戶,銷售額為208.55元,占比1.28%。
該人士表示,現在種子產品很多,市場上已經不存在所謂的主導品種,農民沒必要非要買荃銀的水稻種子,而且荃銀的產品時間太長,隨著農民的選擇增多,其銷售額也下降了。
荃銀高科2008年第二大客戶的天長市富源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大成也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最近幾年荃銀高科的產品在當地的銷售沒怎么增長。
“前幾年種子品種少,所以荃銀高科產品好賣。但是現在競爭激烈,總共銷售的產品有100多種,荃銀高科的銷售排名已滑落至五六位。”徐大成說,而且,其水稻品種雖然抗病性還好,但容易得一種病,得此病的種子米質就不好了。
據他介紹,目前當地賣的最好的是湖南隆平高科(000998,股吧)(000998.SZ)的華兩優系列產品,其中一個賣得最好的品種一年可以賣掉8萬多公斤,價格也比較高,90元/公斤,所以銷售額每年可達700多萬元。而荃銀高科雖然每年也能賣10多萬斤,但年銷售額也就300多萬元。這與農民求新求異的想法有關,不愿意一直種同一個產品;而對同一塊土地來說,一直種同一個品種,也會容易產生病害等問題。
徐大成認為,總有新的好的產品不斷推出,一般來說三年一個周期。所以像荃銀高科的幾個已經有五六年的產品,銷售額現在基本上沒什么增長。
而去年以來,荃銀高科也開始推出新的品種。由于研發時間比較長,新推的產品不確定因素比較高,除了研發、審批還有銷售的情況。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表示了同樣的擔憂,新產品雖然通過了國審,但是推廣不是很理想,也替代不了原來的新兩優6號。與此同時,由于更新換代,種子推陳出新,有替代效應,新兩優6號的銷售量總會下降。
收購公司被疑“激進”
公司當然也是知道所面臨的壓力。
一方面,公司不斷推出新品種;另一方面,公司收購子公司,除了有新品種,也能向玉米、小麥等產業拓展。
葉紅向記者表示,上市以來,業績看起來比較不好,主要是結構發生了變化,合并報表口徑不一致,從原來的一家子公司,到了有八家子公司。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從主業是水稻,到向玉米、小麥拓展,費用很高。
她說,公司的水稻結構也在調整,以前水稻品種比較單一,但是新品種要推出也要時間。上市以來收購的七家子公司,其中四家是水稻種子,兩家是玉米,還有一家是小麥。收購的水稻公司從原來的競爭關系變為了公司內部,公司的水稻品種增加。
上市以來,一方面公司資金增加,投資者期望也很高;另一方面,行業機會也不錯。但是,在大量收購子公司后的問題也接踵而來。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由于擴大速度過快,業績沒出來,而費用增長不少,感覺過于激進。
不過,從行業背景上來看,公司也面臨機會。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將是種子產業新一輪扶持政策出臺的密集區。隨著產業政策的落實,種子行業的整合進程有望加快,在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中,公司依靠核心育種優勢和外延擴張的能力將獲得快速發展。公司目前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立足水稻,向玉米,小麥等其他品種邁進。
長城證券行業分析師王萍也表示,由于去年的自然災害,造成了業績的波動。但是總體看,在兩系水稻替代三系的過程中,公司的成長應該不錯。
但是,利潤沒有得到體現,公司自然也面臨壓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指出,“如果說環比下降是由于種子公司的季節性原因,因為在第三季度只有費用產生,而沒有銷售收入。但同比下降這么多,還是說明公司經營壓力比較大。”
水稻的市場不小,但是總量基本不變,處在一個以新代舊的過程。葉紅表示,管理層也在看公司業績的發展情況,主要還是看明年上半年的情況,因為到明年上半年,收購公司的利潤將有所體現,且費用會趨向平穩。
公司管理能力待提高
偏偏在業績下降的當口,還出現了產品的質量問題。
11月30日,公司公告了對于“新兩優343”雜交水稻種子純度不合格事項的說明公告。11月29日,農業部公布了2010年冬季種子企業監督抽查品種純度結果,其中涉及荃銀高科2010年生產的“新兩優343”種子純度不合格。
大力推出的“新兩優343”卻面臨問題。荃銀高科稱,“新兩優343”雜交水稻種子在制種過程中對于這種小面積制種在隔離方面措施不夠得力等因素,導致純度不合格的種子流出。對稻谷產量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約5%左右。
雖然影響并不是很大,但是葉紅也坦陳,新品種檢驗經驗不足。可是作為已經有多年經驗的公司不應該犯這方面的問題。
與之相對比的是,同在合肥的豐樂種業(000713,股吧)(000713.SZ)董秘顧曉新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作為國有企業,非常穩健,因此從1994年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水稻種子的質量問題。因為一粒種子將關系到農民一年的收成。因此,農民在選擇種子時會顯得比較謹慎。
而另外一個方面,這也會影響荃銀高科的產品的形象問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農民對品牌忠誠度很低,雖然,這次影響的量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出現問題,農民便不會再用。而這也反映出了荃銀高科質量把關的問題。
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由于公司的研發團隊都是原本豐樂種業的團隊過來,研發實力還可以的,但是管理能否跟上值得懷疑。特別是收購了“一堆”公司后,這些公司好壞與否,效果到底如何都有待時間的檢驗。這樣的公司能否產生效應,很難確定。這也是那么多券商對種子公司預測比較偏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