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是優質有機肥料,施用綠肥能有效提高后茬作物產量、品質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蠶豆是一種糧、肥、飼兼用的作物,籽實可作雜糧副食、蔬菜和精飼料,殘株、莖、葉、莢殼可作綠肥、堆肥或牲畜飼料。我縣栽培可充分利用冬閑時間,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綠肥投入量,增加農民收入。2011年秋種我站積極引導農民增大蠶豆綠肥種植面積。現將其主要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種子處理:蠶豆綠肥種植以選小粒種為好,并要求集中種植,有利于農機作業和生產管理。播種前應選晴天曬種2-3d,蠶豆種皮厚,吸水慢,浸種2-3d后再催芽播種,可提高出苗。蠶豆綠肥播種期是決定產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俗話有“立冬不出苗,到老一根蔥”。播種期應掌握在10月25日至11月上旬,播種太遲,產量難以提高。
2.適量播種:保證足夠的基本苗,才能確保鮮草產量。一般每畝用種量10公斤(小粒種),均勻播種。對出苗不均勻的地方,可在幼苗期移密補稀,做到合理移植。
3.整地播種:前作收獲后,采用淺耕或壓板種麥方式撒播,畦寬與麥子畦相等,播后開溝覆土,保證覆土質量,加快出苗,培育冬前壯苗。
4、肥水管理:施肥原則是:重施基肥、增施磷肥、看苗施氮肥、分次追肥。基肥宜用廄肥,一般每畝施用豬牛糞、土雜肥或堆肥500~8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草木灰25公斤即可。苗期施少量速效氮肥,可促進幼苗發育、根瘤形成和分枝。一般畝用腐熟人糞尿5擔對水澆施。磷、鉀肥除一部分作基肥外,在始花期和結莢初期分次追施。每畝噴施0.2~0.5公斤磷酸二氫鉀對50公斤水的肥液補充養分。有利于壯稈、抗倒、促進根瘤的固氮作用。蠶豆喜濕但不耐澇,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應嚴禁田間漬水,開好圍溝,做到圍溝深入壟溝,溝溝相通不漬水。花莢期是蠶豆的需水臨界期,遇旱應灌水。
5、病蟲防治:蠶豆的病害主要有銹病、褐斑病、赤斑病、立枯病。可用多菌靈、粉銹靈噴施防治;蟲害主要有蠶豆蝽和蚜蟲,蠶豆蝽可用敵百蟲防治,蚜蟲可用樂果防治。
6.適期壓青:蠶豆綠肥壓青的適期在盛花至結莢初期,此時鮮草產量、營養成份含量最高。壓青時間掌握在4月下旬(后茬水稻播種前15-20天),有利于壓青后綠肥的充分腐解,提高綠肥肥效,也有利于提高后茬直播稻的播種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