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祥訊 (通訊員杜貴斌)山東是大豆傳統種(zhong)植區。但受價(jia)格、成本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備受“洋豆子(zi)”沖擊,洋豆進口量一度達到本土(tu)大(da)豆產量的18倍還多,本土(tu)大(da)豆種(zhong)植面(mian)積連(lian)年下降。面(mian)對“洋豆”重重包圍,本土(tu)大(da)豆奮(fen)力(li)突圍。
嘉祥圣豐種業公司依托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蓋鈞鎰院士在嘉祥縣鳳凰山下建立起圣豐院士工作站,這也是全國大豆界唯一一個院士工作站。目前,這里擁有近50個教授、博士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5000多個、全國絕大多數的大豆種質資源。在這里,他們針對全國各大區域進行本土大豆的選育,育出了中國豆種行業首個中國馳名商標。在這里,每年都有3到4個新品種問世,每年都有3000萬斤各類種子走向(xiang)全(quan)國各地。挑起民族種子的大梁。如今依靠(kao)市場的角力,民族大豆無論從品種還是質量、價格(ge),都有(you)了抗(kang)衡洋(yang)豆的資本。
山東圣豐種業從1995年經銷種子開始,到2001年勇于“吃螃蟹”,注冊當地首個民營種子公司,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逐步壯大成為國內大豆種的領軍企業,其棉種、花生種也居山東省領先地位,是獲得農業部“育繁推一體化”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擁有27萬畝良種繁育基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及獨家授權經營的品種24個;“圣豐”大豆種居于行業領先地位;圣豐“花小寶”牌花生種是品牌花生種的開創者,擁有9個具有競爭力的獨占或授權品種;圣豐“抗威”牌棉種和“麥小良”牌小麥種處于省內領先水平。圣豐種業不僅成為育種行業的龍頭,而且通過產業化發展,以企業發展帶動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農業科技骨干(gan)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好路子。
“這幾年(nian),企業(ye)能夠有今天,其實也是育種(zhong)(zhong)帶動下(xia)發展起來的(de),種(zhong)(zhong)子(zi)企業(ye)必(bi)須靠科技領先,有好的(de)品種(zhong)(zhong),企業(ye)才能更好地發展。”談到種(zhong)(zhong)子(zi)企業(ye)發展的(de)最(zui)根本問(wen)題,董事長王書平如是說。
2009年5月初,王書平前(qian)往南(nan)京,以他(ta)的(de)膽識和誠心感動(dong)了南(nan)京農業大學(xue)國家大豆改(gai)良(liang)中心首席(xi)科學(xue)家、中國工程(cheng)院(yuan)蓋鈞鎰院(yuan)士(shi)(shi)(shi),于當年5月21日在嘉祥縣(xian)鳳凰(huang)山下建(jian)立起圣豐(feng)院(yuan)士(shi)(shi)(shi)工作站,和企(qi)業共同(tong)發展種(zhong)(zhong)子(zi)產業。依托這個平臺,在不到一年的(de)時(shi)間里(li),又聘請(qing)了22位知(zhi)名的(de)育種(zhong)(zhong)、栽培專家為技術顧問,還廣(guang)泛(fan)招聘各大高校(xiao)畢業的(de)碩士(shi)(shi)(shi)研(yan)究(jiu)生和博士(shi)(shi)(shi)研(yan)究(jiu)生。
蓋鈞鎰(yi)院(yuan)士表示,按照圣豐院(yuan)士工作站(zhan)的(de)(de)未來規劃,在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育種(zhong)基地建設后,圣豐院(yuan)士工作站(zhan)將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de)(de)作物(wu)育種(zhong)研發中心,建成育種(zhong)體系、育種(zhong)隊伍(wu)、育種(zhong)實施等一流水(shui)平的(de)(de)育種(zhong)平臺(t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