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正陽縣花生科研所與科技局聯合從福建省農科院引進的花生新品種“抗黃13”,今年夏季在良種繁育基地試種,如今長勢良好,有望成為該縣花生的當家品種。據農業局專家介紹,此品種產量可達250-300公斤,并且品質優、果粒均勻飽滿、抵抗黃曲霉毒病能力強。像“抗黃13”這樣高產、品質優良,具有很強的出口創匯能力的新品種,在正陽還有7個。隨著這些產量高、品質優的外地新品種紛紛在正陽農田里開花結果,落戶“就業”,“體弱病殘”的老品種自知“技不如人”也開始“退居二線”,從而使全縣的花生良種率達到95%。
正陽是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常年種植120萬畝,農民總收入的一半來自花生產業。前些年,這個縣花生品種多、亂、雜和單產低、品質差的局面一直制約著花生的高產高效。為扭轉這一狀況,提高正陽花生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與競爭力,正陽縣決定以縣花生科研所為龍頭,以國營農場、園藝場、原種場為依托,建立萬畝花生良種繁育中心,以6個種植基礎較好的鄉鎮為繁育基地,以每村20戶花生專業戶為良種繁育點,形成縣、鄉、村三級繁育體系。繁育基地對花生品種、專用肥、土壤整理、農藥除草劑、播種期、密度、病蟲雜草防治七個方面嚴格按地方統一制定的標準進行操作,確保良種純度,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經過多輪篩選,現已確定以遠雜9102、正花98、魯花13、白沙142、白沙17A、中花8號為主導的當家品種,使全縣花生良種覆蓋率達95%,基本實現了種良種化。
與此同時,正陽縣把建立健全花生良種引進、繁育、推廣體系作為花生良種繁育、品種改良的保障。縣財政每年拿出5 萬元資金,投放到花生良種繁育基地。縣農業局農藝師余輝創辦的20畝花生新品種區域試驗田內有30余個品種,他引進的有山東、福建、河北等科研單位的花生新品種。梁廟鄉樂堂村科技示范戶趙國才,近年來引進繁育花生新品種40余個,與全國各地的30多個科研單位合作,將試驗成功的新品種在縣內外推廣20多萬畝,他個人每年僅銷花生良種就收入近10萬元。雷寨鄉特種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在南陽市引進黑花生品種,經試驗種植成功后,在當地推廣應用。目前,在全縣推廣的“遠雜9102”10萬畝;白沙系列品種占全縣農戶種植總面積的一半。良種覆蓋率的提高和栽培方式的革新,使正陽縣的花生品質也發生質的飛躍。在市場上,正陽花生以其果粒均勻飽滿,色澤光亮,單位蛋白含量達47%而備受客商青睞。據農業部門估計,今年全縣花生果將達到4億公斤左右,新品種可給農民帶來3000萬元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