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08-11-28 10:59 | 作者:劉偉霖 | 來源:農民日報 |
|
農民日報訊(記者劉偉霖)植保(中國)協會與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農業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日前在長春聯合召開以“農業生物技術確保糧食持續增產”為主題的媒體研討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農業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黃大?教授和吉林農科院副院長董英山分別在座談會上作了主題報告。科學家們就目前全球及國內糧食需求與供應的現狀(zhuang)和趨勢,農業新技術特別是農業生物技術對糧食生產的促進作用等內容做了詳細介(jie)紹,并同與會(hui)媒體(ti)進行了深入探討。 近年來,世界糧食需求增長速度很快。據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超過一億人口因糧食供應不足而陷于饑餓當中。作為農業科技革命的強大推動力,農業生物技術在其應用的12年里顯示了在提高糧食生產力、增加產量方面的巨大潛力。黃大?教授表示,生物技術是常規育種的補充和有效手段,在生物技術作物種植的第一個12年中,全球種植面積超過了一億公頃。高種植率反映出農民對產品的滿意。 他說:“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正式批準實施《轉基因生(sheng)(sheng)物新(xin)品種培(pei)育(yu)》重大科技(ji)專項,這表明中國政府決(jue)心提高農(nong)(nong)業轉(zhuan)基因生(sheng)(sheng)物技(ji)術研(yan)究(jiu)和(he)產(chan)業化整體水平(ping),也顯示中國政府已經(jing)把現代生(sheng)(sheng)物技(ji)術,作為未來解決(jue)中國糧食安全的(de)(de)重要途徑之一。我(wo)們相信轉(zhuan)基因生(sheng)(sheng)物新(xin)品種培(pei)育(yu)專項的(de)(de)啟動(dong)將對我(wo)國農(nong)(nong)業的(de)(de)可(ke)持續發展、農(nong)(nong)業綜(zong)合國際競(jing)爭力的(de)(de)提高發揮巨大的(de)(de)推動(dong)和(he)促進作用”。 吉林農科院副院長董英山認為,在當今國際競爭中,發展農業生物技術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以玉米產業為例,到2020年國內市場需要2.1億噸玉米,而按照目前產能只能提供1.6億噸,所以必須要研制單產更高的玉米種子,否(fou)則無法滿足需(xu)求(qiu)。因而國內外對于基因工程技(ji)(ji)術(shu)(shu)改(gai)良玉(yu)米、特(te)別是改(gai)良玉(yu)米的(de)抗蟲(chong)性和(he)品質都寄(ji)予高度重(zhong)視。生(sheng)物(wu)技(ji)(ji)術(shu)(shu)是常規技(ji)(ji)術(shu)(shu)的(de)重(zhong)要補(bu)充(chong)和(he)發展(zhan),生(sheng)物(wu)技(ji)(ji)術(shu)(shu)需(xu)要與常規育(yu)種等技(ji)(ji)術(shu)(shu)相結合,共同發展(zhan)。從長遠來(lai)看,生(sheng)物(wu)技(ji)(ji)術(shu)(shu)在(zai)應對我國糧食缺口,資(zi)源短缺,污染、氣候(hou)變化(hua)等環境(jing)問題的(de)種種挑戰方(fang)面,代表了(le)未來(lai)農(nong)業科技(ji)(ji)的(de)發展(zhan)方(fang)向。在(zai)我們農(nong)業現(xian)代化(hua)進程里,農(nong)業生(sheng)物(wu)技(ji)(ji)術(shu)(shu)非常重(zhong)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