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苗制宜,科學肥水。未澆越冬水的麥田,在土壤解凍后,要抓緊時間進行灌溉,趁澆水畝埋施碳銨20-30公斤或尿素5-10公斤,補充營養,提高年前分蘗成穗率。澆水應掌握先澆沙地,后澆淤地;先澆壯苗,后澆弱苗;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擇晴好天氣澆,強寒潮來臨不澆;澆后及時劃鋤,破除板結。
2.抓住時機,防治病害。2月中下旬小麥返青后,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30克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75克對水50-75公斤,對莖基部均勻噴霧,防治小麥紋枯病。
3月上中旬發生地下害蟲的田塊,在危害處用40%的甲基異柳磷乳油800倍液灌根防治,防治面積應適當擴大。
3.合理化控,增壯防倒。對群體大于60萬頭的麥田,在小麥起身期,適時化控,可控制植株過旺生長,促進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同時提高小麥抗寒能力。方法是在3月上旬畝用15%多效唑30克,對水25-3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噴灑時一定注意不漏噴、不重噴。
4.適時趕早,科學化除。防除雜草要抓住一個“早”字,草害嚴重地塊,可畝用蓋闊1.8克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做到不重噴、不漏噴。為防止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施藥時間一定要掌握在3月5日前。春季不提倡施用2.4D-丁酯類除草劑。
5.多措并施,預防凍害。小麥拔節后,對低溫的抵抗能力明顯下降,而早春又多有寒流經過,小麥常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晚霜凍害。所以應積極關注天氣變化,留意晚霜預報,在寒流來臨前及時灌水,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防御早春凍害;小麥早春受凍后應立即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氮肥。對生長偏旺麥田進行早春鎮壓,起身期噴施多效唑等化控藥劑,防止旺長,有效預防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