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細整地。淮北地區土壤耕作層一般在20厘米以下,對小麥根系生長發育不利。因此,應提高活土層厚度,增強土壤積水、保肥能力。首先,要深耕、深松土壤,爭取達到24厘米以上;其次,要精細整地做畦。
2、合理施肥。要根據本地區的土壤肥力狀況,結合晚播小麥需肥規律,實行平衡施肥,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微肥四配套。畝施碳銨60千克,過磷酸鈣55千克,氯化鉀15千克,鋅肥1千克。同時,積極推廣應用化肥深施技術,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3、選擇良種。晚播小麥應選用耐晚播、早熟、豐產性較好的春性品種。淮北地區宜選用豫麥18(矮早781)豫教1號、皖麥30等品種。
4、搶時播種。晚播麥田應爭取時間,抓緊整地,采取邊施肥、邊整地、邊播種的方法,盡力做到晚中求早、晚中求快、晚中求好,確保幼苗早發,多帶蘗越冬,以增強晚播小麥的抗寒能力。
5、掌握播種量。晚播小麥由于冬前積溫不足,致使分蘗少,分蘗時間短。因此,要適當加大播種量,保證有足夠的基本苗數,以主莖穗奪高產。具體播種量根據播種時間而定:10月18日至10月底播種,畝用種量從8千克起,每遲播1天,增加0.25千克;立冬前播種,畝用種量13-15千克。
6、冬春管理。第一,中耕松土。冬前、年后可進行中耕劃鋤,以提高土壤溫度,增強土壤保墑、通氣等能力。加快小麥根系生長發育。為防止傷根,冬前松土應以3厘米左右為宜,春季可適當深鋤,以減少無效分蘗。第二,合理澆水。冬前如遇干旱,應及時澆好越冬水,春季澆好拔節水。第三,追施拔節肥。實行分期施肥,重點施好拔節肥,是減少無效分蘗養分消耗,獲得高產的有效途徑。因此,應根據苗情合理追施拔節肥。一般在3月上旬,畝追尿素8-10千克。
7、化學除草。冬前,對雜草發生較重田塊可選用75%巨星,每畝1克,在晴天進行噴藥。年后,小麥返青,雜草生長迅速,在小麥拔節前用巨星每畝1克,或驃馬乳油每畝40毫升,對水40千克噴霧,防除雜草。
8、防治病蟲害。淮北地區晚播小麥病害以紋枯病、白粉病、銹病為主,蟲害以麥蜘蛛和麥蚜為主。防治方法:對紋枯病,可用500萬單位井岡霉素每畝25克左右,對水50千克噴霧;對白粉病和銹病,可用粉銹寧每畝100克,對水50千克噴霧。防病應以預防為主,根據天氣和小麥生長情況及時施藥。對麥蜘蛛,可用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水溶液噴霧;蚜蟲可用吡蟲啉有效成分0.5-1克/畝,對水40-50千克噴霧。同時,可結合噴施磷酸二氫鉀、云鵬活性肥等生物調節劑,以增強小麥耐性和抗性,維護小麥正常生長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