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花生主產區黃淮海地區,長期以來在花生生產中存在投入產出比低、農機農藝不配套、標準化程度不高以及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等突出問題。隨著“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與應用”課題研究的深入,這些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該課題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主持,聯合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萬農達花生機械公司共同完成,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課題主持人萬書波研究員介紹,近年我國植物油年產量約1000萬噸,而年需求量達2000萬噸以上,短缺明顯。研究建立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對支撐黃淮海地區花生產業發展、保障食用油脂有效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該課題自 1991年實施以來,在科技部、農業部、山東省科技廳設立的計劃經費資助下,通過產學研合作創新,系統開展了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相關理論及配套物化技術研究。創建了適合不同生態條件和種植方式的5套花生栽培技術。
以這5套技術為主體,構建出完善的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并成為山東及黃淮海地區花生生產技術的主體。推廣應用后增產增效顯著,曾創造了春花生實收畝產 698.7公斤的高產紀錄。據統計,2004?2006年該成果在省內外累計推廣 4118.1萬畝,新增經濟效益76.46億元。
該課題成果還獲得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并制定出9套花生高產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省級地方標準,其中“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術”連續4年被山東省確定為主推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