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種植大戶越來越多,他們對農資產品性價比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以及農資電商的出現讓產品價格變得尤其透明,種植戶就特別想越過當地零售店直接去找經銷商,而經銷商這么多年一直承受廠家和零售店的雙重擠壓,也特別想直接和種植戶對話,以便于掌握主動權。
其實,這些還都是表象,我們應該站在行業的格局上去考慮問題,大家幾十年堅持的農資渠道格局,已經太落伍了,當一個行業開始整合的時候,首先受到沖擊的一定是他的供應鏈!
種植戶對于高性價比農資的需求,必然是沖擊目前農資供應鏈的催化劑,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種植戶的高性價比農資需求,必須要壓縮農資供應鏈,現在的兩級渠道要縮短一級,說的直白一點,農資從企業到種植戶手中,只需要一個唯一的,且是最重要的介質,他將承擔著農資的售賣,農技的服務以及農資的售后,而且這個介質必須得有,很多企業直接去做大農戶,那絕對是扯淡的事。
農資不比快消品,他牽扯到技術服務,就跟藥品一樣,需要有醫院來望聞問切。同時,農資也容易出問題,他必須在當地有一個為售后而擔保的人。所以,農資渠道變革之后,目前的經銷商、零售店職能很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部分人成了那個最重要的介質,一部分人成了徹底的物流配送商,而更賺錢的,一定是這個介質,另外一個群體,就掙個物流配送費,而且,物流發達以后,可能連這個配送商都不要了。
所以,零售店和經銷商必有一戰,而且這個戰斗已經迫在眉睫。您覺得筆者說的對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