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山東、安徽、廣西、云南,幾千平的大賣場此起彼伏,這不僅預示著農資大零售依然火熱,更說明行業反內卷繼續升級。
農資大零售的崛起,對傳統經銷商有哪些沖擊?未來到底會呈現什么樣的格局呢?
從市場沖擊來看
農資大零售通過新媒體引流和明碼標價策略,塑造了“低價、透明”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原本屬于傳統經銷商的客戶。比如山東的門金、豐喆、富美等這些比較火的大賣場,給周邊幾十公里內的傳統夫妻店帶來極大沖擊,導致這些店鋪客流量急速下降。
農資大零售的低價策略直接沖擊傳統經銷商的價格體系,導致其銷量下滑。
從價格方面來看
從成本和運營方面,我們比較一下農資大零售和傳統渠道的區別:
傳統經銷商依賴多級分銷體系,層層加價使得其進貨成本較高。而農資大零售通過工廠直供模式等,降低了進貨成本,進一步壓縮了傳統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從運營成本來看,傳統經銷商需要承擔店面租金、人員工資、庫存管理等多方面的運營成本。相比之下,農資大零售的規模效應使其在運營成本上更具優勢,傳統經銷商在成本競爭中處于劣勢。
從服務與競爭方面來看
傳統經銷商的服務模式相對單一,主要以產品銷售為主,缺乏專業的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而農資大零售通過“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等新零售打法,為農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了農戶多樣化的需求。
與此同時,農資大零售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經銷商的市場壟斷地位,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傳統經銷商需要在產品、價格、服務等多方面與農資大零售進行競爭,增加了經營壓力。
從供應鏈方面來看
傳統經銷商的供應鏈相對分散,缺乏規模效應和議價能力。農資大零售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實現了全品類覆蓋和一站式采購,其供應鏈優勢逐漸凸顯,傳統經銷商的供應鏈優勢被弱化。
另外,大零售的渠道扁平化模式,縮短了農資流通環節,使得傳統經銷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受到挑戰。農戶可以直接從農資大零售處購買產品,減少了對傳統經銷商的依賴。
可以說,農資大零售時代已經來了,傳統經銷商要想生存,必需保證自己的競爭優勢,專注某種作物的技術服務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現有的農資大零售做不到的!
當然,站在長遠的角度來看,目前的農資大零售雖然火爆,但是還沒有占據重要的市場份額,未來必定和傳統渠道并存,成為農資渠道變革的新業態。
如果當下你被農資大零售這種新型模式困擾,如果你正在做大零售,并且遇到困惑。如果你想要做農資大零售,找不到方法。歡迎參加8.20——21日在山東青島舉辦的2025農資渠道變革與大零售落地研討會,廠商資源對接、農資大零售模式實踐者實戰分享、專家賦能,讓你的經營少走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