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農資市場,已然深陷重重危機之中,農資店老板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價格戰——“誰低價誰稱王”的修羅場
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化生產與技術優勢,將農資產品價格壓至 “地板價”,使得整個市場陷入低價競爭的漩渦。小老板們無奈之下,只能硬著頭皮貼錢跟風,美其名曰 “搶市場”,實則是“自殺式促銷”,最終導致門店利潤殆盡,血本無歸。
二、賒銷——“不賒等死,賒了找死”的魔咒
農資賒銷在2025年早已背離了“江湖救急”的初衷。客戶拿貨時熱情似火,稱兄道弟,可到了要賬時卻態度大變,以 “今年臺風/蟲災/離婚…… 再緩緩?”等各種理由推脫。若催得急了,甚至直接被拉黑,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農資店老板們賣貨反倒成了“楊白勞”,處境艱難。
三、電商——撕下偽裝的虛假亂象
農資電商在2025年徹底暴露出其虛假的一面。20塊的磷酸二氫鉀敢標注“進口原粉”,大廠氯溴異氰尿酸價格竟比出廠價還低。種植戶一邊大罵電商“狗都不如”,一邊卻偷偷下單,之后還到實體店砍價,直言 “人家網上才賣 XX 元,你憑什么貴那么多?” 實體店老板對此無可奈何,電商賣完就跑路,留下的爛攤子卻要線下店來收拾,實在可悲。
四、竄貨——農資界的“無間道”
2025年的竄貨亂象堪稱農資界的“無間道”。廠家嘴上喊著“嚴打竄貨”,背地里卻給大經銷商“開小灶”,默許其跨區傾銷。竄貨商賣完就消失,一旦客戶使用出現問題,全部責任都被甩給正規代理商,指責其 “貨都管不住”。代理商在廠家和竄貨商之間左右為難,里外不是人,氣得心梗。
2025年的農資店老板,不是在價格戰中割肉求生,就是在賒銷的坑里苦苦掙扎;不是被電商假貨逼得走投無路,就是被竄貨亂象氣得心力交瘁。但事實上,這四種困境并非毫無緣由。因此,農資店老板們要么痛下決心進行改革,尋求新的發展路徑,要么趁早關門,及時止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