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跟隨爺爺、奶奶一起去旅行的小男孩,看到路邊一塊反對吸煙的公益廣告,上面寫著:“吸煙者每吸一口煙,他的壽命便會因此縮短兩分鐘”。恰巧這個孩子的奶奶是一位擁有30多年煙齡的煙民,這個孩子就自作聰明地列出數學公式來進行計算,最后他得出,他的奶奶因為吸煙,壽命將縮短16年。他馬上非常得意地把這個計算結果告訴了奶奶,結果奶奶傷心的大哭起來。爺爺拍了拍男孩的肩頭對他說:“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仁愛比聰明更難做到”。這句話影響了這個孩子的一生,從此他牢記爺爺的這句教誨,凡事以仁愛為先,因此,他身邊有很多不離不棄的朋友、同事,他也被上司、客戶,甚至是競爭對手所尊敬。
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擁有近千萬本圖書,公司市值幾百億美元的亞馬遜網絡書店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而當年的這個孩子就是之后以過百億身價,36歲便登上《財富》周刊年度風云人物的杰夫·貝索斯。
仁者“五行”
西方的經濟發展較中國發達很多,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們今天的市場環境就是西方昨天的市場環境,因此,我們都在學習西方的管理、營銷方法及經驗。但是,有趣的是,在此時,很多西方的企業、管理學者與商學院卻都在研究、學習中國幾千年來留下的智慧精髓,并從中吸取營養,用于他們今天的管理、營銷活動當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左傳》等。其中,《孫子兵法》對于市場競爭戰略、戰術具有很高的指導與借鑒意義,《道德經》則可以啟迪經營哲學與商業智慧。但是,由于《論語》是一部側重樹人的智慧典籍,因此,很少有管理、營銷領域的專家學者或企業對其進行研究。但筆者認為,經營的根本是人,變數是人,成敗也取決于人,在我們研究精妙的競爭戰略戰術的同時,也應該回歸到經營的原點——人的身上,從這里出發,可以從根本上影響經營結果,這比精妙的競爭戰略更重要。下面我們就從《論語》中的仁愛之道來解析職業經理人與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孔子非常推崇“仁愛”之道,《論語》中對“仁”的論述也非常多。孔子認為“仁”是完美人格標準的基礎。一個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但是人格中沒有“仁”的存在,也無法成就大事,或者空守著財富與權勢,枉有一身才華,卻可能眾叛親離,落得孤家寡人。縱觀歷史,在看看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人還少嗎?身居高官,或是家財萬貫,也可能是才華橫溢,能力超群,但是工作與生活并不如意,尤其是遇到困境時,往往乏人相助,事業上很難走的長久,這樣的企業管理者更是經常會落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孔子所說的“仁”,是我們無論經商從政,還是為人立身,都必須擁有的人格特質,有了“仁”,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把人生走好。中國的古語也有“仁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側”之說,可見,做到“仁”是多么的重要,對于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又是多么的必要。
何謂“仁”呢?又如何做到“仁”呢?當孔子的學生請教其如何做到“仁”時,孔子給出了:“恭、寬、信、敏、惠”,仁者的五項行為特征。即所謂的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兩千年前孔子所謂的“仁愛”在今天的社會中,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更加實際的意義,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做到“恭、寬、信、敏、惠”這五點,對我們經營企業有莫大的助益。下面我們從一些中國歷代的帝王將相身上來解析,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仁愛之道——恭、寬、信、敏、惠,與商道之間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