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莖、花及及蒴果,是亞麻重要病害。多發生在開花期前后。植株上部葉片現鮮黃色至橙黃色凸起的夏孢子堆,圓形;后期在下部葉片上產生不規則形黑褐色冬孢子堆。莖、花、蒴果染病也可形成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 |
|
|
病原 Melampsora lini (Ehrenb.) Lév.異名, M.liniperda (Koern) Plam.; Verdo miniata f.lini Pers.; Xyloma lini Ehrenb.稱亞麻柵銹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本菌單主寄生,生活史完全。性子器多在葉表皮下的氣孔腔內形成,瓶狀,淺黃色,內生圓形至卵形的性孢子。銹子腔散生在葉片兩面,近圓形至橢圓形,黃色至桔黃色,內生銹孢子。夏孢子堆葉上的直徑0.3?0.9mm,莖上的長達2mm,夏孢子倒卵形至橢圓形,表生細刺,孢子間混生絲狀體。冬孢子堆生在葉的兩面或莖表皮下,初為紅褐色,后變黑,莖上的為 |
|
1.5?2.5cm。冬孢子圓柱形或角柱形成層排列,褐色光滑,大小46.6?80×8?19(μm)。擔孢子球形,無色至黃色。該菌有生理分化現象,國外已發現42個生理小種。 | |
|
防治方法 (1)選用早熟豐產抗病品種,并注意小種的變化。(2)合理輪作。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適當早。選擇高燥地種植亞麻,低洼地注意排水。不要偏施、過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3)藥劑防治 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2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發病初期噴灑20%三唑酮(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或20%萎銹靈乳油或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2?5%三唑醇(羥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隔10天一次,連防2?3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