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Denis)鱗翅目,尺蛾科。分布全國各地。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5?20mm,翅展38?45mm,體色變異很大,有黃白、淡黃、淡褐、淺灰褐色,一般為淺灰褐色,翅上的橫線和斑紋均為暗褐色,中室端具1斑紋,前翅亞基線和外橫線鋸齒狀,其間為灰黃色,有的個體可見中橫線及亞緣線,外緣中部附近具1斑塊;后翅外橫線鋸齒狀,其內側灰黃色,有的個體可見中橫線和亞緣線。雌觸角絲狀,雄羽狀,淡黃色。卵長橢圓形青綠色。幼蟲體長38?49mm,黃綠色。頭黃褐至褐綠色,頭頂兩側各具l黑點。背線寬淡青至青綠色,亞背線灰綠至黑色,氣門上 |
|
線深綠色,氣門線黃色雜有細黑縱線,氣門下線至腹部末端,淡黃綠色;第3、4腹節上具黑褐色斑,氣門黑色,圍氣門片淡黃色,胸足褐色,腹足2對生于第6、10腹節,黃綠色,端部黑色。蛹長14mm左右,深褐色有光澤,尾端尖,臀棘2根。 | |
|
生活習性 長江流域年生4?5代,以蛹于土中越冬。各代成蟲盛發期: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有的年份11月上中旬可出現少量第5代成蟲。第2?4代卵期5?8天,幼蟲期18?20天,蛹期8?10天,完成l代需32?42天。成蟲晝伏夜出,趨光性強,羽化后2?3天產卵,多產在地面、土縫及草稈上,大發生時枝干、葉上都可產,數十粒至百余粒成堆,每雌可產1000一2000粒,越冬代僅200余粒。初孵幼蟲可吐絲隨風飄移傳播擴散。10?11月以末代幼蟲入土化蛹越冬。此蟲為間歇暴發性害蟲,一般年份主要在棉花、豆類等農作物上發生。 防治方法 (1)黑光燈誘殺成蟲。(2)其他方法參見棉小造橋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