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Cletus punctiger (Dallas)屬半翅目,緣蝽科。分布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云南、貴州、西藏。 寄主 水稻、小麥、稗、豆類、玉米、蘋果、桑及其他禾本科植物。 為害特點 喜聚集在稻、麥的穗上吸食汁液,造成秕粒。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9.5?11mm,寬2.8?3.5mm,體黃褐色,狹長,刻點密布。頭頂中央具短縱溝,頭頂及前胸背板前緣具黑色小粒點,觸角第1節較粗,長于第3節,第4節紡錘形。復眼褐紅色,單眼紅色。前胸背板多為一色,側角細長,稍向上翹,末端黑。卵長1.5mm,似杏核,全體具珠澤,表面生有細密的六角形網紋,卵底中央具1圓形淺凹。若蟲共5齡,3齡前長橢圓形,4齡后長梭形。5齡體長8?9.1mm,寬3.1?3.4mm,黃褐色帶綠,腹部具紅色毛點,前胸背板側角明顯生出,前翅芽伸達第4腹節前緣。 |
|
生活習性 湖北年生2代,江西、浙江3代,以成蟲在雜草根際處越冬,江西越冬成蟲3月下旬出現,4月下旬一6月中下旬產卵。第一代若蟲5月上旬~6月底孵出,6月上旬~7月下旬羽化,6月中下旬開始產卵。第二代若蟲于6月下旬~7月上旬始孵化,8月初羽化,8月中旬產卵。第三代若蟲8月下旬孵化,9月底~12月上旬羽化,11月中旬一12月中旬逐漸蟄伏越冬。廣東、云南、廣西南部無越冬現象。羽化后的成蟲7天后在上午10時前交配,交配后4?5天把卵產在寄主的莖、葉或穗上,多散生在葉面上,也有2?7粒排成縱列。早熟或晚熟生長茂盛稻田易受害,近塘邊、山邊及與其他禾本科、豆科作物近的稻田受害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