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癥狀 我國水稻新病害。貴州省、臺灣有發生,國外主要分布在日本。水稻齊穗后乳熟期的綠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現蒼白色似缺水狀萎凋,漸變為灰白色至淺黃褐色,內外穎的先端或基部變成紫褐色,護穎也呈紫褐色。每個受害穗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發病重的一半以 上谷粒枯死,受害嚴重的稻穗呈直立狀而不彎曲,多為不稔,若能結實多萎縮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變為灰白色或黃褐色至濃褐色,病部與健部界線明顯。 | ||
|
|
病原 Pseudomounas glumae kurita et Tabei稱穎殼假單胞菌)水稻細菌穎谷病假單胞菌),屬細菌。革蘭氏染色陰性,極生2-4根鞭毛,菌體短桿狀,有莢膜,無芽孢,大小1.5-2.5×0.5-0.7(μm),氧化酶活性為陽性,不能利用鼠李糖產酸。在PDA培養基上菌落小,黃乳白色,能利用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甘油等產酸而不產氣。能利用牛乳,凝固并消化。明膠液化。不產生哚吲及H2#S,但產NH#3。硝酸鹽不還原。生長溫限11-40℃,最適為30-35℃。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