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李榮
目前,上海市正在穩步推進現代種源農業的發展。
據來自農業部門的最新消息,一種新型的農產品“種權轉讓”交易,正在上海的農業企業與農業科研機構之間得到嘗試和探索。上海的目標是,提升種業科技創新、企業競爭、供種保障和市場監管四方面能力,加快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
據了解,新組建的光明種業有限公司最近與上海市農科院、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等農業科研機構簽署協議,實施稻麥新品種的種權轉讓,轉讓總額達到2100萬元。其中,上海農科院向光明種業轉讓了一個大麥新品種和一個水稻新品種的種權,轉讓額分別為1000萬元。江蘇(武進)水稻所也轉讓了一個新品種。這幾個品種都是知識產權“買斷”的性質,具有排他性。光明種業還從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獲得一個麥子新品種在上海地區的種子經營權,所支付的轉讓費用將視種子在市場的表現情況“逐年滾動”。
據上海市農業部門人士說,種權轉讓的新探索,是上海市推進現代種源農業發展的“一個側面”。此次新組建的光明種業公司,未來在上海種源農業的總格局中,將確立服務長三角、輻射華東地區的稻麥良種種業中心的定位。其目標是用3~5年時間,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相結合、資源集中的育種新機制,擁有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稻麥品種,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的種子生產基地。目前,光明種業公司已計劃在崇明和蘇北建立種子基地,并健全覆蓋長三角的種子市場營銷網絡。
上海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說,上海將建立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協調機制,對免征相關企業所得稅等已明確的具體政策,抓緊落實到位;對加大企業育種投入、對種子收儲實行政策性貸款等明確的政策取向,將逐項細化。上海已明確種業科研分工,推動公益性種業科研單位與商業化育種分離,推動科研單位與其創辦的種子企業分離;加大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研發投入,鼓勵優勢種業科研單位與優勢種子企業緊密合作,促進商業化育種人才和資源向種子企業流動,提高種子市場準入門檻,推進種子企業兼并重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