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

眼下,正是辣椒收獲的季節,但遵義縣山岔鎮紅光村的羅方壽等100余農戶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的農戶在地里采椒,因為他們的辣椒園里的辣椒沒掛果。
據了解,沒掛果的辣椒品種屬“野山椒”系列的“玲瓏白玉”。而果實累累的品種則為“正椒”。紅光村共4000畝椒園,其中1000畝種了“只吃米,不產蛋”的“玲瓏白玉”,種植戶感覺“很受傷”。他們都懷疑今年的“種子有問題”,遭受如此大的損失,他們不知道是該找鎮政府,還是找當地合作社。
“玲瓏白玉”不掛果
8月20日,記者來到遵義縣山岔鎮紅光村。其時,烈日當空。
眼望著種“正椒”的農戶忙著收獲,而自己家地里的“玲瓏白玉”顆粒無收,羅方壽等100余農戶感覺十分“委屈”。
據了解,100余農戶,每戶最少的種了0.5畝,最多的種植大戶種植面積近100畝。
村民羅方壽告訴記者,他種了20畝“玲瓏白玉”。今年2月,他原本打算把20畝地用來種植白菜,但鎮、村相關負責人都來動員種植辣椒,且免費發給了他“玲瓏白玉”種子。鑒此,他只好改種,還花3萬余元買了農藥、農機、肥料及薄膜,并花去2萬多元人工工資,沒想到,“玲瓏白玉”竟不掛果。
該村最大的種植戶當數王應江,王并非本地人,是在紅光村租地種植。他說,他光租金就花去5.7萬元,加上購買種子、農藥、人工工資等諸多費用,近30萬元就因為種了“玲瓏白玉”打了“水漂”。
改種是因為“被動員”
新上任的山岔鎮政府辦主任肖忠西之前系紅光村村支部書記。
王應江出示兩張收據說,今年2月辣椒開始播種的時候,他原本打算種植“正椒”,但肖忠西和鎮里的相關領導動員說,“玲瓏白玉”比“正椒”的收益更佳,每斤售價高出幾毛錢。鑒此,他改種了“玲瓏白玉”,而且,肖忠西幫他購買了種子和辣椒專用肥,兩項合計5萬余元,也是由肖忠西代收。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初種植戶們改種“玲瓏白玉”,也是聽信了鎮、村有關負責人“收益更佳”的勸說,且購買種子時大多由村委會和鎮政府農技站代勞。因此,100余種植戶認為,他們改種“玲瓏白玉”應是“政府行為”,而“玲瓏白玉”絕收,鎮政府應為此擔責。
就此,山岔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漪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山岔鎮,辣椒種植已形成產業,無需政府出面“做工作”,政府只是提供服務,無論是相關工作人員幫忙購買種子,還是建議種植“玲瓏白玉”,都是服務行為。同時,王漪說,事實上,給種植戶們提供“玲瓏白玉”種子的系設立在當地的“遵義縣聚益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因此,鎮政府不可能對此擔責。
種子疑似“三無”產品
種植戶告訴記者,當初,他們拿到“玲瓏白玉”種子時,就感覺其包裝不對勁,而且是散種。
根據種子法的相關規定,種子的包裝必須印有廠名、廠址和聯系電話等等,而“玲瓏白玉”種子的包裝袋上,什么也沒有,和“三無”產品無異。
“遵義縣聚益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辦公室就設立在紅光村村委會辦公室。合作社法人代表羅克方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玲瓏白玉”種子是合作社從云南購進的。就包裝問題,羅克方認為沒什么不妥,“種子可以這樣包裝。”他認為,種子質量應該沒有問題,只是今年的持續干旱才導致不掛果。
那么為什么當地種植的“正椒”不受干旱影響,能正常掛果呢?
對此,羅克方解釋說,云南的氣溫比貴州低,云南購進的種子估計對貴州的氣溫不適應。
“引進種子的時候為什么不考慮氣候因素呢?”記者問。
“這是自然災害不可抗力,難以預料。”羅克方說。
對于羅克方的“溫差說法”,種植戶們并不買賬。他們認為,羅克方根本不能自圓其說。盡管今年夏天遭遇持續高溫,但當地水源是有保障的。種植戶們堅持認為“玲瓏白玉”種子有問題。
種植戶將請律師討說法
山岔鎮政府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漪說,目前,該鎮正邀請專家對此展開調查。羅克方表示,如果調查結論認定種子有問題,合作社愿意擔責。但100種植戶認為,當初,鎮、村對改種“玲瓏白玉”積極“動員”,對此也應承擔“連帶責任”。
記者了解到,種植大戶王應江目前已和遵義山一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方勇簽訂了委托協議,并委托遵義縣公證處對椒園受損情況進行了現場公證,以保全證據,不排除聯合別的種植戶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
作者: 本報記者 劉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