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6日訊(記者 張強)良種補貼本是國家實施的一項惠民政策,但黑龍江省饒河縣卻有2.1萬畝耕地2年沒有得到國家的這筆專項補貼款。16日,饒河縣財政局表示,國家今年良種補貼款撥付下來后,將采取其他方式,將漏下的2年良種補貼款一次性給農民補齊。
黑龍江省饒河縣大佳河鄉農民吳增英向東北網反映,她有1300畝地,但從來沒有領過每畝10元錢的良種補貼,她也曾向饒河縣相關部門反映此事,但得到的答案是卻是沒有這筆款項。
良種補貼是國家對一地區優勢區域內種植主要優質糧食作物的農戶,根據品種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目的是支持農民積極使用優良作物種子,提高良種覆蓋率,增加主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產量,改善產品品質,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
據了解,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步驟是,在每年年初由市農業局下達優質糧食作物良種補貼面積,由區縣農業局分解到優質作物集中種植的鄉(鎮)、村、戶。優勢區域內以村為單位,對農戶實際種植優質糧食作物品種、面積登記造冊,張榜公示。然后,各村將公示結果上報鄉鎮政府審核,鄉鎮政府將審核意見上報區縣農業局審批。審批結果(含名冊)逐級返回,并抄送鄉鎮財政所。最后,縣級農業部門和鄉鎮政府經管部門核實后,把數據報給縣財政部門。財政局直接把全縣的良種補貼資金通過“一折通”的方式,發放到農民手中。
針對農民反映的問題,記者向饒河縣政府進行了核實。饒河縣財政局農業股負責此項工作的李慧寶承認,確實有一些農民沒有領到良種補貼款。李慧寶說,從2009年開始,國家對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這4種作物給予良種補貼。水稻的補貼標準為每畝15元錢;小麥、玉米和大豆為旱田,補貼標準是每畝10元錢。
李慧寶說,吳增英有1300畝地,每年應該得到1.3萬元良種補貼款。2009年,大佳河鄉政府上報補貼面積時,漏報了2.1萬畝土地,這其中就包括了吳增英的土地。“作為財政部門,不可能逐個鄉鎮、村屯去丈量土地,只能依靠各鄉鎮報上來的土地畝數作依據,按照這個數來發放良種補貼款。”2009年漏報的農民沒有得到補貼。而2010年的補貼,是依照2009年報上來的數發放的,所以還是沒有這些農民的補貼。
李慧寶說,針對漏報的這些農民良種補貼款的問題,今年5月份,縣農委組織召開了專門會議。會議決定,今年國家撥付的良種補貼款下來后,這3年的補貼款一起發放給農民。漏報的鄉政府應該承擔責任,將由他們去籌措資金,將農民的損失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