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省科技廳網
8月9日,四川省政府召開了“全省農畜育種攻關暨現代農作物種業工作會議”。省委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李崇禧主持會議并作重要講話,省委常委、副省長鐘勉以及副省長李成云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我省農畜育種攻關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從注重品種數量向選育突破性優良新品種轉變,從單一品種選育向良種良法配套轉變,從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主向產學研聯合促進現代種業發展轉變),為現代農業和種業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
一是品種支撐。育成農禽新品種550多個,累計推廣農林新品種4億多畝,推廣畜禽新品種249萬頭,農作物自育品種覆蓋面90%以上、優質率60%以上,大面積應用的品種90%以上是育種攻關成果。“蜀恢527”是我國組配超級稻最多的恢復系。育成了全球第一個人工合成小麥“川麥42”和我省第一個國審畜禽配套系“大恒699肉雞配套系”。“川早1號”和“蜀玲”兩個人工雜交核桃新品種填補了我省林木雜交種的空白。
二是技術支撐。研究新技術、新方法100余項,獲專利授權40項、品種權119項,形成技術標準、規程近100部,獲國省級獎勵12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獎勵1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8項。我省育種攻關總體水平居全國先進,其中三系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小麥全國或國際領先。
三是平臺支撐。建設了國家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6個、國省級重點實驗室18個、國家級農作物原原種擴繁基地2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及省級農業科技園區93個,育種創新、服務、轉化體系基本形成。70多家單位的1500多名科技人員參加了育種攻關,其中,院士2人、國家杰出青年1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和省學術技術帶頭人80多名。
在育種攻關的有力支撐下,我省泡菜、生豬、獼猴桃、薯類、蠶桑等20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蓬勃發展,正加速從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跨越:雜交稻制種面積全國第一,省際間種子調劑量和出口量全國第一,進出口種子企業數和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數全國第一,中國種業骨干企業數西部首位。
會議提出,到2015年,力爭培育100個突破性優良新品種,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10家,新增社會經濟效益200億元以上。
會上,省科技廳廳長彭宇行、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以及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林業廳、省畜牧食品局做了交流發言。會議通報表揚了突出貢獻個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單位,并進行了“十二五”農畜育種攻關產學研戰略合作簽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