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國網-遼寧日報
本報訊 “近幾年我種的糧食作物都是高產高效品種,去年我種的鐵南1號玉米平均畝產850多公斤,每畝比老品種至少高出200多公斤。 ”建平縣深井鎮勿蘭勿素村村民柴桂清說,好收成得益于縣里建立的農作物過時品種退出機制。
2006年9月,建平縣種子站人員到白山鄉對玉米作物進行測產時發現,兩塊相鄰的玉米地在播種、施肥、管理等模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由于使用的種子不同,畝產竟相差150多公斤。為此,他們一改長期以來農作物品種只進(納入)不出(淘汰)的做法,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農作物過時品種退出機制。他們根據農業專家對主要農作物鑒定后的結果,將質量差、產量低且抗疫性差的品種和適宜不同生態環境、豐產性好的品種一一列出,從2008年起,于春播前在建平縣政府網站上公布。與此同時,采取形式多樣的推介辦法讓農民和企業知曉,并通過建立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田和展示田的辦法,使良種統繁統供,保證農民買到良種。
幾年來,建平縣良種覆蓋率穩步提高,全縣80萬畝大田作物,良種率在90%以上,其中播種面積最多的玉米品種,良種覆蓋率在95%以上。
陳水旺/王鐵一/本報記者/張 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