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日報網
山東壽光是中國的“大菜園”,壽光蔬菜北上,南下,東進,西走,風光無限。盛景的后面卻帶著一絲苦澀,壽光60%到80%的蔬菜種的是洋種子。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孟山都、先正達、巴斯夫等跨國種業巨頭;以色列、瑞士、美國等30多個國家的種子公司爭相進入壽光。攜種子的品質特色、經營優勢、市場開拓能力,洋種子在壽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洋種子”強大的攻勢面前,壽光本土的茄子、辣椒、西紅柿等品種潰不成軍,逐漸被趕出市場。
“洋種子”是雙刃劍,以其優質、特色、低價進入市場,被菜農接受后,它就掌握了市場話語權,菜農們只能接受“一克種子一克金”的高價。以色列海澤拉公司的番茄種子“189”、瑞克斯旺公司的茄子種子“布利塔”、先正達公司的甜椒種子“方舟”,每克售價100元。市場人氣旺的甜椒品種“蔓迪”每克種子價格高達180元,快趕上金子的價格了。壽光地區農民每年向國外種子公司支付6億元人民幣購買洋種子。
壽光是中國種子行業的縮影。由于中國的種子企業處于“小、散、弱”狀態,無力和跨國種業巨頭抗衡。國內種子企業、科研院所種子生產在品質、品種、特色等方面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國外高價的“洋品種”在中國縱橫馳騁。
10年不到,“洋種子”已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種。除蔬菜外,“洋種子”已全面進入中國的大豆、玉米、小麥、花卉等領域,并逐漸形成壟斷之勢,國內種子面臨全線失守、全軍覆沒的險境。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中國種子業的現實讓人憂慮,種子是農業的基礎,事關農業生產安全和國家安全。中國種子市場被外國企業控制,中國農業因種子失聲,沒有話語權,中國農業的“脖子”就會被人掐住,中國農業會受制于人。
種子,農之大事,民之大事,國之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