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條形碼”將推進我市瓜菜類品種管理保護
來源:中國寧波網
寧波市農科院蔬菜所日前成功繪制出四種西瓜嫁接砧木的DNA指紋圖譜,這是我市首次將DNA指紋圖譜技術應用于瓜菜類作物。據了解,此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雜交稻、玉米等作物的品種識別中。
砧木品種決定嫁接西瓜的優劣
科研人員告訴筆者,用傳統的爬地栽培法,西瓜很容易染上枯萎病,導致輪作周期縮短和減產,而采用嫁接栽培就可保西瓜無憂。“枯萎病是西瓜生產中的毀滅性病害,這也凸顯了嫁接西瓜的優勢。”
據了解,目前寧波產西瓜大部分仍采用傳統的爬地栽培方式。一位種瓜戶透露,他擔心嫁接西瓜會影響口味,“比如用南瓜作砧木,西瓜就會帶上南瓜味”。
“選對了砧木品種就不會有這類問題。”對此,蔬菜所宋慧博士稱,選擇什么品種的砧木,決定了嫁接西瓜的優劣。如用葫蘆作砧木,就不會影響口感,而某些品種的砧木,還可以反過來改善西瓜的口味。她表示,給西瓜砧木做DNA指紋圖譜,就是為了把優良品種從眾多外觀相似不易區分的砧木品種中篩選出來,讓瓜農在購買時不致上當,也讓消費者不致間接受害。
千個標記中篩出六道品種“指紋”
西瓜砧木的DNA指紋圖譜面貌究竟如何?與市民想象中的“指紋”不同,它更接近于商品條形碼,由六個“0”或“1”的數字組成,表示六個特定的分子標記在品種DNA序列中的有無。這六個數字,就是西瓜砧木的六道“指紋”。
雖然只有區區六道“指紋”,對品種的分辨率卻達200萬分之一。專家表示,這六個分子標記,是從樣本中選取的近千個DNA分子標記中篩選出來的關鍵性標記,足以區分不同品種。今年3月底,市農科院蔬菜所瓜菜分子實驗室啟動該指紋圖譜繪制工作,歷時3個多月完成,而選定這些分子標記,就耗去了一半時間。
目前,市農科院已為4種自行培育的“甬砧”系列西瓜砧木繪制了圖譜,希望能將圖譜與砧木材料相捆綁,實現對該所自育新品種的保護。
近期有望在其他瓜菜中推廣
利用DNA指紋圖譜來保護植物新品種在國際上已成趨勢。美國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會不進行田間測試實驗,只要申請者提交新品種DNA指紋圖譜,即可獲得品種授權,而國際種子聯盟也將這項技術納入新品種保護機制之中。為西瓜砧木繪制DNA指紋圖譜,是我國在植物新品種保護領域與國際接軌的一項嘗試。
除了為西瓜砧木繪制“指紋”,市農科院下一步將為甜瓜和十字花科蔬菜逐一建立DNA指紋圖譜數據庫,從余姚榨菜這樣的特產到市民日常食用的青菜,都有望獲得自己的“品種條形碼”,我市瓜菜類品種的管理保護也將有據可循。
“只要建立了指紋圖譜數據庫,這類檢測只需一周就能出結果。”宋慧表示,做一次檢測成本很低,如果種子出了問題,也能及早發現,避免進一步損失。
寧波日報見習記者 余方覺 通訊員 鄭成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