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陽日報
近年來,我市圍繞發展優勢農業和特色產品,科技興農,延伸產業鏈,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但讓農民擁有了一個互助、互利、共享、共贏的平臺,而且為全市各地農產品帶來了一個生產、流通的理想通道,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
■本報記者 陳春
蔬菜賣了好價錢
“今年,我家種的早苦瓜每斤價格2塊多,僅苦瓜我家就賺了2萬多,平均每畝苦瓜能賣八九千元。”雁江區老君鎮下坪村15組樊學海滿臉笑容。
下坪村有種植蔬菜的優良傳統,但以前由于缺乏組織引導,遇到市場不好時,還有賠本的情況。2006年,該村大面積栽種蓮花白,最先賣一兩角一斤,到后來賣不出去,看到1700多畝蓮花白爛在地里,菜農欲哭無淚,干部痛心疾首。為此,在該鎮黨委、政府引導下,下坪村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村委會會計、種菜幾十年的種菜能手陳之先出任理事長。
蔬菜專業合作社邀請雁江區農業局、鎮農業服務中心進行技術培訓、指導,每年開展3?4次技術培訓。實行統一供種、統一防治、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狠抓一個“早”字,使用薄膜覆蓋,比常規蔬菜早上市20天?30天,銷售價格高出一兩倍。蔬菜專業合作社還建立完善了銷售網絡,將蔬菜銷往成都、重慶、資陽城區,銷售價格高。
“有了專業合作社,種菜技術、銷售不用愁,確保了大家種的菜都能賣到好價錢。專業合作社真是好!”15組的樊國良笑呵呵地說。
辣椒描繪增收美景
幾千畝辣椒,綠油油,長勢良好。
簡陽市禾豐鎮椒農李大爺說:“有辣椒專業合作社做后盾,我們有信心,不擔心技術問題,不擔心種出來賣不掉,我們跟著辣椒專業合作社能增收。”
禾豐永樂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配送種子、農藥、肥料、農資,統一培訓技術,統一種植技術標準和管理,為種植戶降低市場風險,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合作社成員的收入。合作社已發展到1180余戶,社農戶年收入普遍比其他農戶高出15%以上。合作社還輻射帶動了1650農戶,帶動全鎮農產品訂單率達到92%以上,使產業化經營對農戶收入的貢獻率達到65%以上。2010年合作社入社農戶人均純收入達2萬余元,帶動其他農戶1180戶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2011年,我們合作社種植辣椒5000畝,預計實現產量600萬公斤以上、產值上千萬元以上,不僅合作社的成員增收,還將帶動2400農戶戶年均增收1300元以上,為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作貢獻。”理事長馬品書看著一大片長勢良好的辣椒高興地說。
檸檬香飄四海
安岳縣新世紀檸檬合作社有9個檸檬基地鄉鎮,檸檬種植面積1700畝,成員幅射區的果農共種植檸檬7600畝。
該合作社為社員提供農資、技術、銷售等服務。在農資供應方面,一是合作社與化肥廠聯系,專門生產由合作社提供的適合檸檬生長需求的檸檬配方肥,并按批發價直接送到各社員手中。二是統一按國家規定的無公害農藥按批發價配送到各社員手中。三是統一訂購檸檬保鮮袋,按廠價每斤11元供社員使用。同時,全年為全社成員提供生產資金175萬元,用于檸檬園區建設及購買化肥農藥。聘請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為技術總監,組織培訓和學習。通過商務部門進行商務對接,截止目前,商務對接成功8例,交易檸檬10530噸、交易額達6960萬元。四是積極爭取農行給予授300萬元基準利率貸款扶持。合作社利用貸款收購檸檬,不但解決安岳縣果農賣果困難,而且檸檬價格由此一路看好,由初期的1.5元一斤,不到3個月升到3.4元一斤, 為全縣果農增加經濟收入3000多萬元。
由于合作社成員所種植的檸檬的產量、品質、銷售渠道的進一步改善,每畝檸檬純收入比非成員高30 %,每畝多實現現金收入1120元。同時分別獲得了投資股本份額10%的紅利,金額達24.2萬元。
糧食獲得豐收
雁江區中和鎮雁江區楊老九植保專業合作社擁有機手52人,農業技術專家等16人,配備有機動噴霧器、手動噴霧器、太陽能殺蟲燈等專業設備,還有農村經紀人有20人,在冊社員876人。合作社緊緊圍繞水稻、玉米、油菜、榨菜、海椒、水果等開展服務。開展了統一肥料、薄膜、用藥、技術、播種時間、品種、收購等統一服務。
2010年,該合作社承擔了水稻高產創建,在巨善村創建核心示范基地114畝,通過市農業局測產,最高畝產達872公里,高產示范基地平均畝產達720公斤,比一般社員種植比一般社員種植的水稻平均畝產高出200多公斤。為農民每畝增收300多元。今年合作社水稻服務面積達到了15000畝。
同時,合作社注重品牌效應,注冊了“楊老九”商標,?柑、春枧、海椒等標有“楊老九”商標的水果、蔬菜暢銷成都市場,并打入云南、新疆市場,售價遠遠高于同類產品的價格,為農民創造了較好的效益。
據該鎮農業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楊老九植保專業合作社發揮了很好助農增收作用,為農戶人平增收近千元。
合作社肩負增收重任
市政府出臺了《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和民辦、民管、民受益宗旨,推行社、企合作模式,強化政府“指導、扶持、服務”,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股份制、融資型、經營性”農民專業合作社。
我市農民專業作社發展與特色產業緊密相關。圍繞水果、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產業, 發展了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
推動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近年來,全市新建了大量的標準化圈舍,涌現了一大批養殖場,畜牧業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構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農民和龍頭企業共同組成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探索出適合實際的利益聯結模式。探索一套支持產業發展的運行模式。一是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二是形成了財政扶持農民建圈、貼息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的財政支農模式。三是形成了“農戶小額信貸+合作社融資+龍頭企業專項貸款”的 “三合一”金融支農模式。四是形成了以豬肉儲備為核心、產業風險金為補充的風險防范和分擔機制。
如今,在資陽大地,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涌現,凝聚了廣大農民,挑起了增收致富的重任。我們祝愿農民專業合作社道路越走越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