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種子管理站 報道
天水市行政范圍內現有經過審核、登記備案發證的種子企業18家。和省內其它地市相比,我市的種子企業成立時間短,生產基地不穩定,缺乏種子質量控制手段,經營規模偏小,研發能力弱,自有品種少,市場競爭力低下。針對這種情況,市種子管理站開展專題調研,從種子生產環節入手,積極為種子企業出謀劃策,從管理者的角度為企業查找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幫助種子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調研,發現了幾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生產合同不規范。大多數種子企業在種子生產過程中能夠和繁種農戶簽訂生產合同。但部分企業和農戶簽訂的合同不是省種子管理總站發布的規范制式合同,合同不規范;有少數企業只是和農戶達成口頭協議,沒有書面合同,出現糾紛無法依據合同解決。有個別企業甚至自己不組織生產,在種子行情高的年份到別人的生產基地進行搶購套購,對繁種企業造成極大損失。
二是生產技術指導不到位。部分企業由于技術力量薄弱等原因,在種子生產過程中只重視種子發放、收獲環節,而對播種、田間管理措施、種子質量監控等疏于指導管理,甚至于放任自流,任由農戶自種自收,種子田田間管理措施差異大,種子質量不一致。部分技術指導、管理措施到位的企業,對種子生產檔案認識不夠,生產檔案不完善,制約種子質量溯源管理。
三是種子標簽不規范,自有商標少。部分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在種子標簽設計、印制方面資金投入少,工作不細致,標簽內容沒有按照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規定進行標注。存在一號(檢疫證號)多用、包裝日期代替生產日期、標注產地與實際不符等現象。部分企業處于起步階段,對商標不重視,沒有注冊商標,不利于市場競爭和宣傳,影響了企業形象的建立。
針對發現的問題,市種子管理站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要求我市種子企業在穩定生產基地,規范生產合同的同時,加大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指導,統一田間管理措施,完善生產檔案,穩步提高種子質量。有條件的企業要盡快辦理注冊商標,確立自有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設計種子標簽時要按照管理辦法進行,避免因標簽設計缺陷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