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省辛集市無公害檢測中心
一、發病特點:辣椒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生,莖、葉、果都可染病。苗期發病,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浸狀軟腐或猝倒,又稱苗期猝倒病。果實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綠色水浸狀斑,迅速變褐軟腐,濕度大時長出白色霉層,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留在枝上。莖部染病,分杈處變為黑褐色或黑色最常見,其中尤以莖基部為害最為嚴重,病斑初為水浸狀,后出現環繞表皮擴展的褐色或黑色條斑,病部明顯縊縮,造成地上部折倒。主要為害成株,植株急速凋萎。
二、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病菌在土壤中或地面病殘體上,通過灌溉、氣流、農事作業等傳播蔓延。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30℃,種植過密,濕度過大,植株生長細弱,病害較重,雨季發病重,連作病重。
三、防治方法:(1)加強田間管理,通風透光降濕,晴天澆水,防治高溫高濕。及時清除病株、病果,雨季及時排澇。(2)發病初期噴施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40%的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病害嚴重時隔5-7天噴1次,連續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