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今報
據河南人民廣播電臺 《河南新聞聯播》5月31日報道 近期,我省鶴壁市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工作者程相文同志致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溫總理回函對程相文同志的事跡給予充分肯定。
溫總理回函內容是:“展工、庚茂同志:送上鶴壁市農科院程相文同志的信,請閱。一個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中國實現現代化需要一大批像程相文這樣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為科技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程相文獻身玉米育種事業的事跡應該表彰。”
省委書記盧展工作出重要批示:“溫總理專門就向老科技工作者程相文學習和表彰一事作出重要批示,令人感動。這不僅是對程相文同志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我省廣大農業科技人員這個團隊的肯定。要認真研究一下,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溫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
■ 新聞回放
溫總理:“我也要向你學習!”
□東方今報記者 張學軍 何中有
這是一位年逾古稀的長者,一位普通的縣級農科所研究員。47年來,他把自己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我國玉米育種和農技推廣事業,先后選育出玉米新品種30多個,在省內外累計推廣1億多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30多億元。他,就是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扶貧功臣的鶴壁市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程相文。
1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河南省鶴壁市就農業生產進行調研。在考察了鶴壁淇濱區鉅橋萬畝糧食高產核心示范區后,溫家寶來到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同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進行了令人難忘的交流。
當聽說程相文經過19年努力摸索培育出來的“浚單20”這個玉米新品種,適合密植,耐旱,產量高,畝產可達700~800公斤,目前已成為河南第一、黃淮海第一、全國第二大玉米種植品種時,溫家寶不由得感嘆道:“不容易啊!”他還鼓勵程相文:“河南省對小麥生產貢獻全國第一,對玉米生產貢獻也會越來越大。”
據了解,程相文1936年出生于鄭州市邙山區 (現改名為惠濟區),上世紀60年代從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后就到農科所工作,把一輩子都獻給了玉米育種事業,甚至有40個春節是在農科院設在海南的玉米育種基地里度過,父母去世時沒陪在老人身邊,愛人去世時也不在身邊。
程相文的事跡和他對玉米育種事業的摯愛深深打動了總理。溫家寶握著程相文的手說:“河南省的科技人員要向你學習。”稍微停頓一下,又加重語氣說:“我也要向你學習!”
乘車返回鶴壁市區途中,溫家寶對當地負責同志說:“我給浚單系列的玉米種子起一個新名字,叫‘永優’。我要手書出來,送給老程。”
程相文得知這一消息后,既萬分高興又感到重任在肩。他明白總理的深意:我們培育的種子品質要永遠優秀,在與外國種子的競爭中永遠保持優勢。程相文說,為了總理的這份重托,他會更加努力……
今年兩會召開期間,程相文專門委托鶴壁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姚菊泉給溫總理捎去一封信,要溫總理當時承諾的 “永優”玉米種名手書。
■ 新聞專訪
為了這份重托 我一定會更加努力
5月31日晚,正在外地參加會議的程相文聽說溫總理給他回信,并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給予表彰并號召向其學習,與此同時,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也為此專門作出重要批示時,因為激動,程相文說話頓時有些緊張起來。
平靜了一會兒心情,他在電話中對東方今報記者說:“特別感謝你在第一時間把這么好的消息通知到我,我真的是內心非常感動,非常高興,非常激動,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了。我咋也不會想到,作為一個基層的農業科技人員,只是在領導的支持下、專家的指導下、親戚朋友的關懷幫助下,做了一點點應該做的工作,竟然受到溫總理、盧書記如此高的評價和肯定。作為一名基層農業科技人員,我一定要把這種鼓勵和獎勵化作工作的動力與源泉,在有生之年,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工作經驗,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玉米新品種,為我國、我省的玉米糧食增產增收,農民致富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程相文最后說:“為了溫總理、盧書記的這份重托,我一定會更加努力……”
東方今報記者 張學軍 何中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