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海網 作者:范子軍 作者:范子軍
“我們春節前種下的稻谷,現在本應是沉甸甸地掛著谷粒,但目前竟是直直地豎著,隨風搖擺。”近日,萬寧市萬城鎮北坡墟的多位群眾向南海網記者反映。萬寧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水稻出現秕谷的現象與低溫有關,所播下的稻種質量沒問題。(4日南海網)
收獲季節,眼看著水稻玩起了“空城計”,農家人焉能不心急如焚?可如今有關部門給出的答案是低溫所致,稻種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果真如此,農民連索賠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向老天爺喊冤叫屈了。
不過,依筆者之見,本著對農民負責、維護農民利益的精神,有關方面下結論宜慎之又慎。正如殷春忠所說,自打懂事起,種了幾十年的水稻,從沒出現過如此大面積的空殼現象,那么,今春的低溫是不是幾十年不遇的罕見?如果不是,恐怕還得從種子或者其他方面找找原因。
稻種經銷商歐陽林海稱,他經營的是正規商店,“天優2169”稻種是從省種子直接進貨的,進貨渠道絕對正規,這一點可信;農業部門也說種子質量沒有問題,符合國家標準,也不用懷疑。但是,即使渠道正規、質量合格,一方面劣質種子混進正規渠道未必沒有可能,另一方面,還有個適應性的問題,種子對地理、氣候、土壤環境很敏感,適合彼地種植的不等于適合此地種植,不知當地此前試種過“天優2169”沒有?試種情況又如何?如果沒有,就得看是不是種錯地方了,這類現象過去在其他地區并不少見。
也許筆者過于吹毛求疵,但種子問題非同小可,是關系到三農問題的大事。更重要的是,眼前的損失是無法彌補了,萬一鑒定出現偏差,誤將種子因素認定為氣候因素,讓人心痛的“有形無實”現象勢必可能在來年再度發生,給農戶造成更大的損失,這就需要我們的調查考證更細致、更務實、更精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