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記者 孫秀紅 壽光報道
種子企業退后,種苗企業上前。與往年國內外種子企業唱主角不同,在20日拉開帷幕的第十二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種苗企業占據了主展區最多、最有利的展臺。
“現在壽光有育苗企業82家,今年育苗能力達10億株。一株苗的利潤是一元,10億株就是10億元,種苗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產業。壽光正在規劃以大型種苗企業為主體組建中國蔬菜種業集團。”19日,壽光市副市長桑文軍向經濟導報記者透露,種苗業已成為壽光蔬菜產業鏈上新的經濟增長點。
桑文軍說,在壽光,老百姓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種菜的不如育苗的,育苗的不如育種的。”目前,壽光的蔬菜產業鏈條已不僅僅局限于蔬菜種植與銷售,而是向上游不斷延伸,國內外種苗企業在壽光迅速“落地生根”,并推動壽光蔬菜產業向價值更高的上游轉型。
五成種苗銷全國市場比蔬菜更大
在菜博會主展區,壽光新世紀種苗有限公司已連續數年設立展臺。這家從2001年開始專門培育種苗的企業,年育苗能力達6000萬株。
“大約六成銷售給當地菜農,其余的賣給了山西、安徽、黑龍江等10多個省份的客戶,都是訂單生產,還常供不應求。”該公司經理桑毅振一邊忙著招呼咨詢者,一邊抽空告訴導報記者,有的年份,其銷售額和利潤翻番增長,證明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認可專業育苗。
據了解,近年來壽光不少種子企業和蔬菜種植戶開始轉型做育苗,按照桑毅振的估計,從2007年開始,每年新增100多家種苗企業。
同時,壽光市政府也力推種植業由原來的“種菜賣菜”轉向“育種賣苗”,擬將種苗業打造成新的支柱產業。據桑文軍介紹,去年壽光種苗企業的育苗能力為8億株,今年將達到10億株,“其中5億株在壽光當地消化,其余5億株銷往全國各地,市場覆蓋范圍和深度比壽光蔬菜更大。”
而組建中國蔬菜種業集團,可以搭建蔬菜種業發展平臺,打造蔬菜種業集群。桑文軍說,壽光已規劃了長58公里、寬2公里的現代農業走廊,引進高端農業項目30個,預計3年內育苗能力將達到15億株。
同時,規劃中的中國蔬菜種業集團還將大力研發國產種子。作為中國蔬菜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壽光最早體會到了種子產業被國外壟斷之苦,于是從幾年前開始致力于國產種子的研發和推廣。目前,壽光已成功培育出8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新品種,同時正在實驗和試種的新品種有近百個。據悉,自主研發的種子畝均至少可降低種植成本600余元,這對種植成本不斷攀升的農民而言,是直接的利潤。
“從種菜到育種,壽光蔬菜產業正在實現內部轉型。”桑文軍說,從種子到種苗,本來是一個自然生長的過程,在壽光卻實現了一個產業的跨越。
種子“發芽”僅有陽光雨露不夠
“要求代理育苗的客戶來自全國各地,一株苗代育費最少一毛五六。”壽光市樂義農產品發展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導報記者,其以培育瓜果種苗為主,去年為客戶代育種苗1000多萬株,自育種苗1500多萬株。“有些菜種價格堪比黃金,種苗價格也不便宜。”
為什么農民不自己育苗而要高價買苗?
“育苗風險大,如果不是產業化經營,很難控制風險。”桑毅振分析說,因為蔬菜新品種的種子價格高過黃金,所以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李鬼”。如果農民買了假種子,等育出苗種植后才發現,就錯過了種植周期。這對越早上市賺錢越多的蔬菜而言,農民的損失不可估量。而專業化種苗企業一般都與大的種子公司合作,直接從種子公司總部拿貨,可以保障種子質量無憂。
更關鍵的是,種苗企業的產業化經營,往往都有可靠的技術支撐,育出的苗不帶病菌,且苗大小一樣,生命周期一樣,這是分散的農民做不到的。所以,壽光的農民領全國之先,種菜不買種子而是直接買苗子。桑毅振說,現在全國其他省份的部分農民也開始買苗種菜。
“從2005年開始,公司承擔完成了6個國家級重大育苗科技專業課題,獲得國家專利8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桑毅振擺出這些重量級的數據,來證實育苗的科技含量之高。
而壽光菜博會能連續成功舉辦12屆依舊人氣不減,全球種子業巨頭和國外客商連年參展,原因很簡單---一窺“國內外最先進的種植技術。”“許多地方的種植技術與壽光相比,有5到10年的差距。”來自新疆的一位農民感嘆,他連續3年參加菜博會,就是不想被甩下太遠,學習新技術后能夠提高競爭力。
為提高科技支撐力,壽光2000年成立了蔬菜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成立了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壽光市農業局局長楊維田說,現在壽光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46家科研機構合作,對蔬菜生產中的各類難題進行科研攻關,已實施大棚滴灌等300多項新技術、1000多個新品種和30多種新種植模式的推廣應用,蔬菜先進技術和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98%,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
“科技在種植業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規模種植。”總結新技術、新品種能在壽光推而廣之的經驗,楊維田認為,多數農民素質較低,對新事物認識過程較長,靠零散的種植戶推廣新技術,很可能“胎死腹中”,因而壽光引導農民加入到產業化經營的大軍中來。
而中國蔬菜種業集團的組建要義當是,提高科技研發能力和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水平。楊維田表示,全國蔬菜產業的龍頭之地更需要龍頭企業帶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