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孫宏園
日本特大地震帶來的恐慌情緒尚未緩解,利比亞局勢再次刺激投資者神經,對全球經濟復蘇的擔憂一度令大宗商品遭受重挫,美盤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期貨更是以跌停報收。但商品價格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大豆期貨在天氣升水、種植面積減少的預期支撐下,有望穩步回升。
日本地震對國際農產品需求影響有限
由于日本是美國最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二大小麥進口國以及第三大大豆進口國,因此日本地震必然引發對美國糧食出口貿易減少的憂慮,短期內,美盤玉米、小麥、大豆期貨價格的恐慌性下跌在所難免。但是長期來看,日本地震很難對國際農產品價格造成影響。盡管日本主要糧食基本都依賴進口,但其消費的糧食數量并不多。美國農業部最新供需報告顯示,日本每年消費豆粕400萬噸,僅占全球年消費量1.7億噸的2.3%。在糧食整體消費水平有限的情況下,日本地震對國際農產品需求難有實質性的影響,短期恐慌下跌走勢必將得到修正。
自然災害頻發支撐農產品天氣升水
去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干旱、澳洲的洪水,中國新疆、廣西的霜凍以及西南五省的旱災,前期阿根廷的干旱、中國黃淮和華北地區的旱情,農作物主產區自然災害的頻發,令投資者對未來農產品的供給產生憂慮,加之目前拉尼娜現象正在盛行且短期內難以消退。因此,拉尼娜現象帶來的農作物減產預期,使得投資者不敢隨意削減農產品天氣升水,除非是價格漲幅已明顯脫離基本面的品種。
播種面積減少利好豆類價格
南半球大豆主產國巴西、阿根廷的收割工作已經漸入高峰,產量情況變動空間料將有限,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炒作焦點將轉移至北半球大豆主產國中國、美國的播種情況。
中國農業部3月中旬公布的消息稱,全國500個農情基點縣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全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將增長1.2%,其中糧食、棉花、蔬菜意向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油料、糖料面積持平略減,大豆是唯一一個意向種植面積較上年波動幅度超過10%的品種,預計調減11.2%。其實因國產大豆種植效益偏低,其他作物擠占大豆種植面積此前已有出現,去年就有不少豆農希望改種玉米、水稻等作物,但由于去年的低溫天氣推遲了春播,使部分豆農轉種玉米的計劃沒能實現,因此今年大豆意向播種面積大幅減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雖然現在還未實際播種,但從目前種子銷售情況來看,黑龍江省內大豆播種面積至少會下降一成。而且就目前的天氣情況來看,今年春播很難再出現推遲的情況,去年沒能轉種玉米的豆農今年應該會如愿,國產大豆播種面積減少在所難免。
在美國,大豆播種面積減少的現象可能會同樣發生。盡管美國農業部播種面積意向報告3月底才公布,但是高盛等相關機構的前瞻性報告顯示,美豆種植面積會大幅削減。筆者從近30年美國大豆和其他農產品,特別是和玉米的比價及其種植面積的相關關系推測,美國農場主更樂意種植經濟效益高的玉米,同時從種植時間來看,稍早播種的玉米更具優先選擇的權利,因此,美國大豆播種面積也存在減少的風險。(作者單位:華泰長城期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