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去年11月,天等縣一農民坐在嚴重歉收的稻田里。羅吉華攝

歉收稻田里的稻穗很干癟。羅吉華攝
廣西新聞網記者 鄧曉衡 通訊員 羅吉華 黃勝東
去年11月秋收時節,天等縣天等鎮榮華村的12戶村民發現自家種植的水稻不結實甚至不抽穗,造成絕收。隨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天等縣農業局陸續接到全縣各鄉鎮水稻種植戶的反映,情況如出一轍,涉及全縣各鄉鎮700多農民、2470畝農田。3月10日,天等縣公安機關揪出了制造這批假種子的幕后黑手,他們生產銷售假冒種子的真相也大白于天下。
農民痛心
辛苦種田沒收成
“他們說‘優優128’品質好,抗病強,抗寒露風,產量高。”去年11月,天等縣天等鎮稻香村新村屯村民小組長王介松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賣種子的時候,代理商把“優優128”夸得很好,種子說明書上寫得也很好。
在村民保存的“優優128”種子袋和品種說明書上,對該品種的說明是:“該品種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每畝有效穗16~20萬穗,每穗140~150粒,結實率80%以上,千粒重24~25克;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產量表現:1997年參加國家華南早秈組區試驗,平均畝產501.47公斤,表現豐產、穩產、適應廣。”
相信了這一宣傳,天等鎮稻香村新村屯有80戶村民選用了“優優128”,占全屯水稻種植面積的80%~90%。到去年11月秋收時節,村民卻發現,種下的“優優128”不能正常抽穗灌漿成熟,稻谷顆粒干癟。
“一眼望去,稻穗大部分都是干癟的,每畝收成不足100公斤,連保本都難!”新村屯村民黃善利家的3畝晚稻種的都是“優優128”,全部嚴重減產。開始他以為是自己的種植技術不好,但是看到屯里凡是種植“優優128”的都嚴重減產,才想到是種子的問題。
專家鑒定
問題出在種子上
“去年11月有一段時間降溫,我們以為是溫度太低才出現接穗不實不好,但隨著反映的農戶不斷增加,我們立即著手調查。”3月14日,天等縣農業局副局長楊衛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縣農業部門很快就確定了這批“優優128”的唯一生產商和經銷商,是廣西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和天等惠農種業。
韋衛華說,廣西高科種業有限公司的代表下來和村民談賠償時,并未承認過種子有假,而是將減產歸結于天氣太冷。根據水稻減產的嚴重程度,該公司給予農戶每公斤種子最低100元、最高240元不等的賠償,賠償金額25萬元,涉及25個村屯。
由于涉及農戶多,種植面積大,“優優128”代理商韋舒文向有關部門申請對種植“優優128”后不能正常抽穗灌漿成熟的原因進行鑒定。
“專家到田頭一看,就說不用再看了,問題很典型。”3月14日,天等縣種子管理站農站長回憶說,去年11月18日,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種子管理總站、廣西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崇左市農業局、崇左市土肥站的5位農業專家組成調查組,來到天等鎮大隆村龍密屯種植“優優128”的田塊查看,根據聽取前期調查匯報、查看種子包裝、到田頭現場調查和取植株與“優優128”的表現文件表述進行符合性判定,并鑒定田塊植株病蟲害情況,專家證實,所要求鑒定的“優優128”不是真的“優優128”。
雙方協商
農民認為賠償少
專家的鑒定結果出來之后,縣農業局聯系廣西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和村民,從中協調他們之間的理賠事宜。工商部門并沒有立即對經銷商進行處罰,而是敦促他們采取積極措施對農民的損失進行賠償,最大限度地為農民挽回損失。
對于種子公司賠償的額度,許多村民不滿意,但又覺得很無奈。“種一畝田機耕費要100元,請機器收割要100元,3斤種子共45元,加上農藥、化肥的費用、人工,投入這么多,現在每畝產量還不到100公斤,我們的損失太大了。”村民黃善利說,“按照往年1畝500公斤稻谷的保守產量來算,種子公司至少每畝賠償450元~500元才說得過去。”
新村屯村民小組長王介松告訴記者,種子公司的人來跟村民協商賠償問題時說:“每公斤種子只能賠100塊錢,要就要,不要就拉倒,如果要賠多,我們寧愿去坐牢,到時候你們一分錢都拿不到!”
公安調查
假種子出省抬身價
由于涉及農戶眾多,造成的損失巨大,去年12月24日,天等縣農業局將前期收集材料舉報到公安機關,天等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調查假種子案。
今年3月12日,天等縣公安局向本報透露:經過3個多月偵查,查明廣西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將選育出的一種不知名的水稻品種,拿到海南省制種;回收谷子后,自行設計制作包裝袋和使用說明書,冒用廣東省農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優優128”水稻種子進行銷售。
3月10日,專案組聯合南寧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將廣西高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的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蘇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總結教訓
種子需把源頭關
3月中旬,新一年的春耕春種已接近尾聲。經歷了假種子事件的天等鎮,村民在選種方面有了變化。
“村民如果看到電視上的種子包裝,發現跟自己買的不同,就會馬上打電話問我。”天等鎮農業服務中心許秀竹說,她感覺,今年選稻種,村民都看得非常仔細。他們農業服務中心忙著檢查種子經銷商、選種及理賠知識培訓、疑問解答等,“該做的都做了”。
對于假種子事件的發生,天等縣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也有思考。一名工作人員說,廣西高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取得種子經營許可的合法公司,種子有合法的包裝。目前縣級農業部門無法對種子的真偽進行鑒定,只有省一級農業部門有檢驗設備。所以,對于這次的合法公司造假事件,縣級農業部門單憑肉眼檢查根本無法及早發現。
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廣西南部的種子大多購于南寧市,要避免類似事件發生,需要靠有關部門把好源頭關。湖北宜昌采用的水稻種子DNA檢測技術就很好,如果這項技術能在廣西普及,將能更快辨識假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