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月22日,溫家寶來到鶴壁市農業科學院考察,聽取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介紹他們培育的“浚單20”玉米新品種。調研返回鶴壁市區途中,溫家寶意味深長地對同行的省市負責同志說,我給浚單系列的玉米種子起一個新名字,叫“永優”。我還要手書出來,送給老程。(據1月24日《河南日報》)
河南旱情牽動著溫總理的心,當溫總理時隔一年再次踏上河南的土地,他依然是那樣的親切、樸素、充滿深情。在田間地頭,總理手捧小麥蹲在地頭詳細查看旱情;在百姓家中與普通農戶拉家常了解他們的心聲;在農科院所細心聽取農業專家的意見建議。溫總理此次河南調研的所行所言,讓筆者感觸頗深,尤其是他滿含深情的為一個名為浚單的玉米品種改名為永優。
一個永優千般情。河南作為全國小麥的主產區,小麥產量占全國1/4,而如此一個在全國舉足輕重的糧食主產區卻在近期遭遇了罕見的旱情,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讓黨和國家憂心。河南的旱情如何?中原百姓的生活如何?河南的農業設施如何?河南的農業科研如何?溫總理是帶著這些疑問來的,所以他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旱情,并對各級黨委政府提出“堅決打好這場抗旱保豐收的硬仗”的要求。所以走入百姓家中,查看民情,化解民憂,傳遞希望,“今年國家要在農村辦兩件大事:一是要大力興修水利,二是要進行新一輪農網改造。農民的日子會一年比一年好。”所以他走進基層科研院所滿含深情的說:“把基層農業科研單位擺在多么重要的位置都不為過,從領導重視到院所建設到人才培養,都要下真功夫,只有農業科研人員扎根基層,才能和農業結合起來,農民才能受益。”
一個永優意萬千。一是囑托,河南旱情嚴重,河南黨員干部需努力,堅決打好抗旱保苗這場贏民心之仗。二是關切,期盼各級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讓中原旱區百姓生活質量更優。三是希望。希望農業科技人員能夠扎根基層,注重實踐,培育出更多優秀的糧食新品種來。
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冬日寒風中溫總理走入中原農村,查旱情,達民情,鼓士氣,寄希望。溫總理期望中的金黃顆粒如何成為現實,這是擺在河南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任務,也是擺在全國所有黨員干部面前的任務。只有全國的黨員干部切實負起責任,深入貫徹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才能讓祖國大地遍是金黃顆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