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聚焦山西】忻州訊:對于河曲縣趙家溝村63歲的劉胖老漢來說,2010年試著種了三畝手指頭大的脫毒馬鈴薯,一畝就刨了7000來斤,以當時最低的價格就賣了兩萬二千元,比其他11畝作物的總收入都高。讓他做夢也不敢相信的是,地還是那地,人還是這人,僅僅換了一下種子,過去不起眼的小土豆,一下子變成了“金豆豆”。
河曲是晉西北典型的農業縣份,全縣有14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10萬多,且大多分布在山區,土豆種植是山區農民的主導產業。從2009年開始,河曲縣委、縣政府連續兩年實施“山地良種工程”,全面推廣實施脫毒馬鈴薯的應用與推廣。兩年過去了,從廣大農民的種植結果來看,他們已經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和實惠,昔日不起眼的小土豆讓他們家家戶戶獲得了大豐收。
為了做好脫毒馬鈴薯的增產增收,從2009年以來,河曲縣財政投巨資補貼這一農業種子革命的現代科技項目。從種子的培育、種植、管理、儲藏、銷售等各個環節都給予大力扶持,除了對種植戶每種一畝微型薯種子補貼1400元、地膜補貼70元,每種一斤原種補貼5角錢外,對于合作社建設儲存庫也給予大力扶持,每平米儲存庫政府補貼150到200元,僅此幾項,河曲縣每年就補貼300多萬元。此外,河曲縣科技部門還對種植戶全程進行產前培訓、產中管理和產后儲藏銷售的一條龍服務。讓農民切身感受到科技就在身邊,而且能輕松地“為我所用”。
去年,河曲縣的糧食總產量達9600萬斤,其中脫毒馬鈴薯的產量就占到三分之一。據了解,2010年河曲縣的土豆種植有60%都選用了優質高產的優良品種,為該縣的增產增收開了個好頭。(通訊員 竇占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