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日報
在木薯地里刨一個上午,就挖到900多公斤的良種木薯,拉往村里的木薯收購站一過秤,手中就多了750元現金收入。去年12月27日,貴港市覃塘區山北鄉村民郭執清樂哈哈地數著手中的木薯款,盤點著當年的增收賬:“今年我在種植玉米、花生的旱地上套種了3畝良種木薯,增收近7000元,1畝地的產值相當于過去的3倍還多。”據了解,去年以來,該鄉積極發動群眾在玉米、花生、甘蔗等旱地上套種木薯、黃豆、淮山、西瓜等特色經濟作物9100畝,實現增收1080萬元,僅該項使全鄉4萬農民人均增收270元。
山北鄉水源奇缺,全鄉1.1萬畝的旱地只能種植傳統農作物,群眾增收緩慢。針對全鄉旱地多的特點,該鄉黨委、政府積極發動群眾利用旱地套種耐旱特色經濟作物,力爭一畝地產生兩畝地的經濟效益。為使群眾掌握過硬的種植技術,該鄉組織200多名群眾代表到玉林、百色等地觀摩學習,舉辦旱地套種技術培訓班19期,培訓群眾2500人次,發放相關資料1700份。該鄉還出臺扶持措施,對開展套種作物的群眾,給予一定的種子、化肥、農藥補助,調動了群眾的種植熱情。去年以來,該鄉共籌措資金18萬元,扶持5800戶農戶開展旱地套種面積共9100畝。(記者/鄧萍 通訊員/張順勇)













